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时间:2022-08-22 08:45:40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巴普洛夫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波义耳把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运用到化学中来,建立了化学元素的科学概念,揭开了化学的新篇章。道尔顿应用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认识了原子、提出了原子论,开辟了化学的新时代。

化学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学生学习化学是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为特征的。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呈述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学生之所以比较喜欢化学实验,是因为他们觉得实验现象直观、新奇、好看。但喜欢并不代表会观察。比如,在演示实验中,如果不加指导,有的学生常常出现无目的、无要求、无方法、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有时还出现只注意那些感觉新奇的或有强烈刺激的化学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现象。因此,在学生观察实验之前,首先应让他们明确实验目的,弄清楚在实验中必须观察哪些现象之后,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关的事物上,从而得到观察的目的。

二、学生的观察既要有整体性又要有选择性

“整体观察”是指对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实现物质变化所使用的仪器装置都要进行检查。只有通过整体观察,才能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感性认识,便于从中找出物质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点。从而形成整体概念。

应把观察的整体性和选择性结合起来,这样在全面观察的同时也能把握主次之分。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才能全面而不失重点。才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在指导学生时,首先要教会他们观察的规律。这个规律体现在观察的内容和顺序上。就顺序而言,一般是先观察仪器和装置,再观察各种反应物,而后观察物质变化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最后观察生成物。就观察的内容而言,对仪器装置要在整体观察中迅速找到它的中心部位。观察物质时,一般应注意它的颜色气味,比重、溶解度等物理性质。观察物质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和特征。例如产生气泡、生成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其次,要教育学生具有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进行观察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做到既全面又能分清主次的观察,才能精细观察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或隐蔽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学生的观察应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化学上对观察的含义“应理解为不仅是用眼看,还要用鼻闻(气味)、用手摸(软硬)、用耳听(声音)、用口尝(已知安全的情况下)等等”。应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去感知观察的对象,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特征。例如,在做氢气的可燃性演示实验前,告诉学生观察时,除了用眼看(看到纯净的氢气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火焰。用烧杯罩住火焰时烧杯上有水珠),还可用耳听(有没有爆鸣声),用手去感觉(拿烧杯的手是否感到发烫)。利用几种感官参加活动,从而得出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四、指导学生学会间接观察

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有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物质在化学变化活动中的有些现象和性质不能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直觉观察,或有些性质虽然能直接观察但又难以精确计量,这时应引导学生借助于其它媒介,采用适当的辅助手段进行间接性的观察,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以便全面准确的得出物质变化时的性质和特征。

五、学生应学会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

观察又称“思维知觉”。感知和意识有不可分的关系,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产生反应,主题意识又积极地反作用

上一篇:让绿色课堂彰显语文魅力 下一篇:如何结合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