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策略

时间:2022-08-22 08:42:05

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策略

一、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

初中生处在英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兴趣,所以初中英语学习这一阶段的收获和感受,对于中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主流观点认为,我国大多数中学的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应试教育的“唯分是图”导致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退化,目的动机多以应付考试为主。这样导致一方面学习英语失去原有的意义,非但不能增强个人素质反而让学生增加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采取抵触心理,不利于中学日常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自我管理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1.将自我管理方式适用于新教改。教育乃是一个国家发展延续之根本,关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如何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一直以来就是教育界深入开展并广泛探讨的重要话题。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规划要求,今后的教育培养应向着多元化和兴趣化发展。本文正是从自我管理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特征的把握以及对自我管理行为特性的分析,来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相应建议,以期使初中生能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生活中通过自主高效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英语。

2.自我管理的英语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相对于外界强加于学生身上的管理行为,这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主动投入时间进行自我管理学习,而非依靠老师家长的监督和考试分数所给予的压力,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证了学生高效学习的持久性。

三、自我管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自我管理行为的发生受到了个人归因观念的影响。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人群在归因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当一个人把自身行为及行为结果作外归因时,即归因于外界环境因素时,可能会使个人减弱改变行为的内在动力;而当一个人把事件结果作内归因时,即归因于个人能力心态等方面的因素时,则会加强个人改变其行为方式的内在动力。因此可以借助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将学生的自我管理应用于教学实践。

1.合理暗示,增强学生的自省心理。加强初中学生内归因心理活动,适当减弱学生外归因心理活动。即是说,让学生多分析自身因素,从而减少或者说不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这种做法实施起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既不能强迫学生加强自身反省,因为如此一来可能导致初中生认知失调,过分将学习不利之责任归于自己,造成自卑挫败之感;也不能听之任之,过高估计初中生心理自我反省和改变行为动机的能力。例如,英语老师在课堂内外应循循善诱,通过鼓励、心理暗示等心理学技巧,让学生建立内归因反省机制,学生会更多考虑自己学习英语的努力程度是否够高,从而降低对英语语境的要求程度,不过分依赖于外界环境,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学习英语的动机。这种做法适用于小班授课,教师能更多且较好地与每一位学生沟通交流。

2.营造氛围,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学生学习英语氛围,使得个体与整体在较为良好的环境下相互作用,共同朝着良好的可预测的方向前进。自我管理不光是个体意义上的管理行为,更是一个有着共同目的群体可发生的一种自发管理行为。教师应减弱自身对于该群体下的管理强度,让学生自行建立管理学习机制。例如,减少以往考查学生背单词和背课文的做法,而是建立一些兴趣小组,让学习英语兴趣浓厚的学生带动兴趣不浓厚的学生。这种做法表面看上去是教师的“无为而治”,但实际上却消减了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的抵触情绪,并且在学生群体内部建立较为良好的竞争机制。群体的积极管理学习氛围会带动个别个体,使得群体与个体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不断相互促进,而自我管理机制也会随之升级,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群体内部的特性。这种做法适用于群体性管理,虽然减弱了外界的监督管理强度,却激发了群体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行为的发生以及成熟。

综合以上观点,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积累英语的重要阶段,减弱传统的外部力量而加强其自身的行为动机的方法是可取的,这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自我管理的实施不但让初中生学习动力得以增强,也使得他们对于自我行为的管理得到锻炼。相信自我管理的策略运用于初中生的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倪惠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上一篇:体教排球专修学生的自我管理 下一篇:北斗卫星导航的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