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实现“中国梦”插上翅膀

时间:2022-08-22 08:40:25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实现“中国梦”插上翅膀

摘 要:尽管我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人均GDP还是很低。贫富差距问题日益严峻,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鸿沟仍在不断拉大,尤其是农民工现实境遇问题使其工作、生活中都存在着现实尴尬。所以,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农民工现实尴尬,对于当前阶段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中国梦”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贫富差距;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047-02

从2012年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提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2013年刚刚落下帷幕的两会,新一届领导集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驶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如何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变为美好现实,是每一个中国人切实关心的现实问题,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未来的奋斗方向,彰显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盼。曾将中国梦阐释为“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无论是共享“发展成果”还是“出彩机会”,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尽管我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人均GDP还是很低,贫富差距问题日益严峻,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鸿沟仍在不断拉大,尤其是农民工现实境遇问题使其工作、生活中都存在着现实尴尬。所以,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农民工现实尴尬,对于当前阶段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中国梦”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农民工的现实尴尬

(一)就业尴尬

1.就业难

随着城市进程化的推进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里,然而,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由于知识水平较低,没有专业化的技术等,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就业非常困难。即使能就业,大多数的农民工也通常承担着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就业难问题是关乎农民工生计的大事,是当前阶段农民工面临的现实尴尬。

2.收入低

在最底层的各行各业的农民工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境遇,就是收入水平过低。我国目前有超过两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建设的行行业业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他们恶劣的就业条件、就业环境和过低的收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多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但是由于一些城市企业对农民工持有歧视和偏见,再加之农民工自身技能和综合竞争力不高,从事的一般都是服务业、重体力等低收入工作,导致农民工的工资标准普遍较低,远远低于城市职工的基本工资水平。背井离乡来城务工的农民工,辛辛苦苦到年底,不但满足不了自身的生活需要,更难以保障全家老小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3.工资难讨

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收入低、就业难,更令人悲哀的是,农民工辛辛苦苦靠体力、靠双手拼命赚钱,到头来,不是被老板无故克扣,就是老板以各种理由拖欠着。这是一个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太多的农民工外出打工,一年到头“颗粒无收”,最终连回家过年的车费的都没有。农民工靠双手辛勤工作,靠体力拼命赚钱,按时获得相应的工资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现实而普遍的情况却是,农民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要绞尽脑汁思考讨薪的方法。这不仅是农民工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这一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解决。

(二)生活尴尬

1.城市歧视

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大量的贡献,但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却始终得不到公平的待遇。目前,城市歧视农民工的现象依然相当严峻,一些固有的城市偏见让很多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到处遭冷眼,处处碰壁,让很多农民工总是抬不起头来,在心理上总感觉低人一等,直接影响农民工在工作中的工作自信度和财富创造度。

2.保障不到位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社会上也推出了很多项关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和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保障效果,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于农民工的切实社会保障还普遍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缺少一些细化的保障项目,缺少农民工迫切需求的保障,缺少与农民工的沟通,以及存在保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使大多的社会保障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缺少实质的贯彻和执行。

3.高离婚率

农民工迫于生活压力,背井离乡常年外出打工,许多夫妻常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常年累月的两地分居导致很多夫妻亲情缺失,面临着严重的感情危机,甚至有的夫妻各自在生活地组建新的家庭,导致婚姻最终破裂。目前,农民工离婚案件急速增多,并且居高不下,调解难度大,农民工的高离婚率背后透露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婚姻问题,而是应该引起整个社会迫切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

4.子女入学难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农民工子女入学难,一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如何给农民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一个宽敞的教室,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茁壮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缩小贫富差距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者、财富的创造者,已成为我们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农民工市民化,就是让农民工逐渐与城市接轨,享受城市公民应有的各种权益,各项待遇,共享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成果,增强自主就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其生活水平,提升其幸福感,真正解决农民工的现实尴尬,缩小贫富差距。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保证

好的制度和政策能够促进社会的协调和分工,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为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保障。国家已经出台多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还要在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的同时,强调分工、细化、分配落实,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让各项制度的施行在阳光下运行,真正让农民工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可见,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保证。

(二)健全保障机制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

1.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第一,加大劳动用工执法监察力度。在农民工被企业雇佣过程中,加大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执法监察力度,建立专项执法监察小组。加强各个环节的监察力度,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防止恶意裁员、拖欠工资的现象发生。

第二,提高劳动部门处理劳务纠纷的效率。面对各种劳务纠纷,加强对劳动部门的管理,提高办事效率,还农民工应得的劳动权益。

第三,简化法律服务和援助程序。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简化程序,解决农民工的切实诉求,维护农民工的根本利益。

2.保障农民工的社会福利

第一,解决工伤、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缺失问题。各项保险是农民工生活最基础的保障,通过弥补工伤、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缺失,完善各项保险制度和落实,解决农民工切实关心的保障问题,增加其社会福利。

第二,推出倾向农民工的廉租房、限价房、适用房。解决农民工家庭高离婚率,子女入学难,留守老人等问题,让农民工住有所居,劳有所养,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三)提高就业能力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

1.加强专业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核心竞争力

通过免费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定点培训和送学上门的服务对农民工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立足农民工需要设置课程,实行专项或专题培训,使农民工尽快熟悉岗位的要求,了解岗位的特点,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入职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民工的核心竞争力。

2.提高文化素质与修养,促进农民工与城市接轨

通过悬挂条幅、设置展板、张贴海报、定时播放一些宣传广播或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宣传、教育和引导。并加大各大媒体的舆论导向,形成一种社会的正能量,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进而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快农民工与城市的接轨,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3.成立就业专项小组,将农民工纳入就业体系

各地召集就业相关工作人员,成立专项就业小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分工分配任务,做到“事有专人,人有专责”。同时,根据本地农民工特点,制定农民工就业择业方案,将农民工纳入本地就业体系,明确具体流程、就业项目、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分工协作,帮助农民工真正找到适合有保障的职业。促进农民工及早融入城市,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真正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市民的就业差距。

与此同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还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树立农民工先进典型、城市建设者先进表彰大会等形式,并借助网络媒体等主流媒介的宣传引导,让更多的人走近农民工、了解农民工,并逐步消除长久以来对农民工持有的偏见。让更多的农民工在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下,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融入城市,为城市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农民工,作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帮助。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缩小贫富差距,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和温暖度,为实现“中国梦”的腾飞插上坚实有力的翅膀。 [责任编辑 王 莉]

上一篇:黑龙江省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服务现状研究 下一篇:富国和强军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两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