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女子经营“中药画”,独特爱好带来财富商机

时间:2022-08-22 06:21:17

传统女子经营“中药画”,独特爱好带来财富商机

曾雅诗是个传统女子,从小喜欢画国画,也喜欢学中医知识。然而,爱好这项国粹并没带给她益处,有时候甚至还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和工作。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财富商机却悄然来到她的身边。那天,她在网上看到了“中药画”这个概念,出于对国画和中医药的喜爱,她被“中药画”深深地吸引住了,就开始学做“中药画”,并对其进行创新。她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巨大改变,而这一切源自于她对于国粹文化的深深爱恋。

坚持传统爱好,“中药画”带来人生转折

1984年,曾雅诗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人如其名,她长得淡雅、秀气,性格恬淡、宁静。她从小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尤其喜欢国画。上初中时,她妈妈的陈年旧病被一位中医开的药方治好了,曾雅诗从此又迷上了中医药,经常抱着深奥、枯燥的《黄帝内经》苦读。

曾雅诗是个很执著的人,一直坚持对绘画和中医的热爱。而这两个爱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学业,为此,她的父母并不支持她迷恋国粹文化,认为一个女孩子家,还是认认真真上学,将来老老实实干份稳定的工作比较好。

2003年,19岁的曾雅诗高中毕业,可惜的是她没能考上大学。这年8月,父亲通过关系让她进了一家工厂做文员,吃住都在厂内。这份工作不是很忙,她得以继续她的爱好。一下班,她就在宿舍里画国画、看中医书。有时候,舍友拉她出去逛街、吃小吃,她一般都会找借口推掉,留在宿舍里做她想做的事。当时,厂内许多工友都传说她的古怪,有时还当面开她的玩笑,但她不气也不恼,依旧我行我素。实际上,这些“坏名声”也给她带来了小小的荣耀。由于名声在外,厂里组织文体活动、才艺展示时,曾雅诗的最新绘画作品必然被展示,有时还会被要求现场作画。2005年,她的一幅国画作品还被厂里推荐参加了惠州市工会举办的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

但荣耀归荣耀,她并不能靠着这两个爱好而生存,还是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绘画和中医这两个爱好,会给她带来崭新的事业。

在这家工厂上班后,曾雅诗开始接触互联网。网络为她展示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她在网络上学到了更多绘画和中医方面的知识。2008年3月的一天,她偶然在一个网页上看到“中药画”三个字,她的人生由此发生了转折。

2008年,24岁的曾雅诗已在这家工厂工作了4年多,工资也从刚入厂时的1000元提高到了1800元,但职位并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她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什么进步,不会有大发展。当看到“中药画”三个字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中药和绘画,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物能结合在一起,将养生保健之道与视觉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她想,“中药画”这样的新事物、新概念,像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样。

提高技艺精益求精,开拓市场步步为营

所谓“中药画”,是一种既有艺术鉴赏性又有实用保健作用的美术新品种。它是采用多种中药材的茎、叶、果实为原料,采用画、粘、贴、拼等手艺,运用构图、线条等手法,并通过装裱等工序制作而成。“中药画”挂在居室中,既能美化居住环境,又能以其自然的药香对人体起到调理、保健作用。“中药画”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品位以及现代人追求的自然本性和返璞归真的理念。

曾雅诗在看到“中药画”的介绍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尽快自己做一幅画。但她能从网络上了解到的关于“中药画”的信息,也就这么多,没有制作的具体信息。在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后,她认为制作“中药画”无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不用画笔画,完全用多种中草药不同形状的茎、叶、果实等拼出图案,粘贴住,然后用画框固定起来,她称之为“中药拼画”;另一种是利用中药不同颜色的汁液做颜料,与传统的绘画方式一样,在纸上画出来,然后装裱,她称之为“中药绘画”。

想明白了这些细节,她拿出半个月的工资买来了各种颜色的中药,又买了一台小榨汁机。药材买回来之后,她先用各种中药拼制出了一幅“中药拼画”。然后,她用榨汁机将不同颜色的中药榨出汁液,对于不方便榨汁的中药,则采用煮、泡的方式获取其汁液,并用这些不同颜色的汁液作颜料,完成了一幅“中药绘画”。

看着眼前的“中药拼画”和“中药绘画”,曾雅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仔细对比后,她觉得“中药拼画”比较古拙,更显原生态;“中药绘画”则相对精美,艺术性更强一些。从小喜欢绘画艺术的她,决定将主要方向放到“中药绘画”上。

曾雅诗在提高“中药绘画”的技艺方面,可谓精益求精。她不仅注重绘画技术的提高,还特别注重不同颜色的中药汁液的搭配与混合。当她发现当地的一种农民画色彩艳丽、风格古朴后,她开始尝试着用这种农民画的风格来绘制“中药画”,效果很好。另外,她在“中药画”的配方上也狠下了一番工夫。所谓“中药画”的配方,是指一幅中药画上所用的各种中药要互相搭配,多味中药形成一个药方,从画上挥发出来的药味对某一类人如易患感冒的人、慢性哮喘的人等,起到保健和调理作用。

2009年1月,曾雅诗已经绘制了几十幅“中药画”。刚开始她倾心于绘制“中药画”,完全是出于强烈的爱好。当手头的“中药画”越来越多的时候,她不得不考虑出路问题。毕竟,绘制“中药画”需要成本,把这些“中药画”全挂在自己家里或送朋友也不是办法。而最好的出路,是把这些“中药画”销售出去,收回成本。

对互联网已经很熟悉的她,很快就想到网上销售。她找朋友帮忙,为她的那些“中药画”拍了照片。然后,她在她的QQ空间以及新开的新浪博客、网易博客上,把“中药画”的名称、照片、价格都贴了上去,开始销售。

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曾雅诗不仅把以前绘制的六七十幅“中药画”都卖了出去,还把在此期间绘制的50多幅“中药画”也销了出去。她统计了一下,这些“中药画”平均每幅售价大概是120元,而每幅画的成本平均是40元。靠卖这些画,她足足赚了9000多元。其中的商机,让曾雅诗怦然心动。

生产、定制、销售三管齐下,点药成金、点画成金

2010年4月,在做了一番准备后,曾雅诗从工厂辞职,全职从事她热爱的“中药画”事业。她雇了两名助理,一名是“中药画”制作助理,一名是销售助理。有了这两名助理的帮助,“中药画”的绘制速度有所加快,销售力度也随之加大。根据销售情况,曾雅诗算了一笔账:按以前的销售价格,平均每幅画的毛利润在70元左右,如果每月绘制60幅都销出去,那每月毛利只有4200元。除掉两名助理工资计3000元,制作间的房租500元,她只能余下几百元,刚够养活自己。

曾雅诗决定改变现状。她首先改变了“中药画”的种类和制作流程,将制作种类确定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装饰画,每类里又分3个品种,总计12个品种,此后批量生产这12个品种的“中药画”。这样一来,绘制效率明显提高,每月可产出近百幅“中药画”,而销售价格不变。

固定品种、批量绘制,助手已经基本可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曾雅诗被解放出来,她又推出了“个性定制”业务。“中药画”个性定制,就是根据客户要求的画面、尺寸等为客户特别绘制、量身定做,这方面的业务主要由曾雅诗完成。个性定制的“中药画”的价格也相应提高,一般300~800元不等。有特殊要求、难度较大、尺寸较大的,价格会更高。

2010年10月,曾雅诗根据一位香港富商(客家人)的要求,用一周时间完成了名为《客家田园碧水青山》的“中药画”,此画宽1.2米,长2.6米。完工后,曾雅诗对这幅画爱不释手,因为这是她绘制过的尺寸最大、难度最高的“中药画”,她称之为“镇宅之宝”。但此画在她的宅里只留存了3天,就送到客户手中去了。这幅“中药画”的售价是5818元,至今保持着曾雅诗单幅“中药画”的最高销售额纪录。

除了绘制流程的改变,及增加个性定制业务,曾雅诗还对销售方式作了改变。她不再完全依赖网络,开始与周边能接触到的画廊、中药店等合作,让画廊、中药店代销她的“中药画”作品。从2010年10月底开始,曾雅诗又开拓出了一条销售新渠道,她开始与广州、东莞等地的展览馆建立联系与合作,一些画廊、画店也开始代销她的“中药画”作品。由于广州、东莞等地举办的各类展会中均有大量外国商人参加,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中药画”的销售出乎意料的好,销售利润也很高。曾雅诗已决定将与展览馆方面的合作销售,作为以后销售的主要渠道。

正是由于曾雅诗在生产流程、个性定制、销售渠道方面三管齐下,她的“中药画”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中药画”销往山东、四川、广西以及北京、上海等省市,并有许多作品被外国客商带往海外。

上一篇:升职还是走人,微博“说了算”? 下一篇:管爽爽:让梦想插上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