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22 06:18:16

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

[摘 要]幸福指数是将人们主观对于幸福的感受量化,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可以衡量公共部门制定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从幸福指数的理论研究与影响因素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交互分类分析、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为公共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居民;幸福指数;影响因素;武汉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36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幸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词,幸福与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关系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幸福指数是用来测度幸福的指标,将人们主观对于幸福的感受量化,成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幸福指数的构建

居民幸福指数,是居民对当前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意度,是实现自我预期与人生价值的一种全面的心理评价,是反映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包括以下6个方面。

健康生活因素:分析居民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对生活幸福的影响,主要包括身体健康、个人心态、生活休闲与社会交往等具体内容。

家庭生活因素:家庭生活是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民的情感依托,对幸福指数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指标包含家庭结构、家人关系、友邻关系等内容。

工作收入因素:收入水平是居民物质生活的重要保证,测量指标具体包括工作状况、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与相同人群对比感受等内容。

生活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主要是指居民日常的居所和社区环境,测量指标主要包括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生活与出行便利度等指标。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主要是居民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正、政府效率、社会问题关注度与生态环境等指标。

未来预期因素: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和信心,本部分测量指标主要有未来生活预期、工作预期和收入预期等内容。

2 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居民指数的具体信息,调查方法采取多段抽样,按照城区―社区―居民分为三级,逐层抽取样本。本调查涉及江岸区、武昌区、青山区三个中心城区及江夏区一个远城区,选取了5个社区,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46份,其中有效问卷136份,回收率为81.11%,有效回收率为75.56%。

2.1 武汉市居民幸福感总体评价

武汉市居民总体幸福感较强,选择比较不幸福与非常不幸福的居民仅占6.7%,同时选择非常幸福的居民也仅为11.1%,大部分居民选择比较幸福(45.2%)和一般(37.0%)。

幸福感主要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按照问卷中居民对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排名与相应权重综合计算得出,可知身体健康、收入水平与家庭生活排在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前三位,此三方面占到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74.84%,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居民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处于比较满意等级,其次是身体健康和未来信心两方面,接近比较满意等级,而对收入水平和社会环境的满意度最低,表明居民在此两方面存在较大的不满。

2.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本部分将分析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受教育水平及不同家庭收入的个体对幸福感评价产生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及家庭收入情况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影响(显著性水平>0.05)。而职业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性影响,其显著性水平

3 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实证分析

3.1 相关群体对比

居民评价自身生活水平和周围亲戚、朋友与邻居的对比,与幸福感评价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关系,相关群体对比与幸福感评价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29.479,显著性水平为0.003(

3.2 家庭生活

本研究对居民家庭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评价进行交互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家庭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评价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73.563,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家庭生活与幸福感的认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此分析可知,家庭生活状况是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家庭的和睦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居民幸福感需要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

3.3 心态与健康状况

3.3.1 居民心态

本研究对居民心态与幸福感评价之间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为76.513,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心态与幸福感的认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不同心态会直接影响居民对生活幸福感的认定,良好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3.3.2 居民身体健康状况

本研究采取居民健康状况评价与幸福感评价两个变量进行交互分析,居民健康状况与幸福感评价之间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为47.167,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居民身体健康与幸福感的认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加大居民健康与医疗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3.4 经济收入与工作压力

3.4.1 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会对居民的幸福感评价产生影响,通过对居民经济收入满意度与幸福感评价两变量的交互分析。居民经济收入满意度与幸福感评价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为24.999,显著性水平为0.070,表明经济收入与幸福感的认定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4.2 工作压力

对工作压力与居民幸福感评价两变量进行交互分析,工作压力与居民幸福感评价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为13.793,显著性水平为0.314,表明工作压力与幸福感的认定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知,工作压力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有一定相关性,并未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3.5 生活环境

居民生活所处的环境状况,生活条件,如住房、出行、生活便利度等情况是否会影响居民幸福感的评价。结果表明,生活条件满意度与居民幸福感评价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为23.314,显著性水平为0.106,表明生活环境满意度与幸福感的认定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6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居民对当前国家大事、社会问题、政府工作满意度、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对社会环境的总体评价是否会影响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社会环境与居民幸福感评价之间的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为29.095,显著性水平为0.004,表明社会环境与幸福感的认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分析当前社会反映热烈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情况,可以发现居民认为最影响当前生活幸福感的社会问题依次是:食品安全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房价过高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公正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3.7 未来信心

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与信心是否会影响居民幸福感的评价,对未来信心与居民幸福感评价这两个变量进行交互分析。结果表明,未来生活信心与居民幸福感评价之间的交互分类后统计的卡方值为41.799,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未来信心与幸福感的认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提高居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4 提升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对策

4.1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幸福指数是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不应作为政府政绩的衡量指标,更不应在“幸福指数”的旗帜下,做华而不实的工作。研究居民幸福指数,目的是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从居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办实事,办好事,提升居民整体的幸福感。

4.2 净化社会环境,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

从本调查的结果看,居民反映最迫切,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问题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这几方面,普遍表示以上问题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当前状况比较或非常严重。因此,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改善民生政策,切实解决这些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

一是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居民反映最突出的,认为对自身生活影响最大的社会问题,而当今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公共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力度,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二是医疗问题,应完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政府应推进卫生部门的改革与发展,改善公共卫生系统的服务与管理,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把各项缓解居民看病就医困难的举措落到实处,减轻居民医疗负担,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三是教育问题,是居民反映的影响生活幸福感的第三大问题,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而当前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公平有效地分配教育资源,促使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是当前公共部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3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与居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居民的政治觉悟与公平正义意识在不断觉醒,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社会环境的公平正义与居民生活幸福感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居民对政治民主与社会公平正义也是日益关注的。当居民感觉到受到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对待,其幸福指数也会显著降低。因此,要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一定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展。

4.4 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幸福感是一个主观综合评价的结果,与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要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公共部门应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各级政府组织,多开展各种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居民感觉到生活得充实和有意义。应引导居民建设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在改善居民物质生活的同时,满足居民多方位的精神文化追求,促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主要参考文献

[1][瑞士]布伦诺・S.弗雷,阿诺依斯.斯塔特勒.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M].静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江畅.关于道德与幸福问题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3]江畅.幸福:当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4]刑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上一篇: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探析 下一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专业技能课中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