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隐喻

时间:2022-08-22 06:10:26

产品设计中隐喻

摘要: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的情感需求日益多元化,不同的文化背景撞击融合在一起,信息每天爆发式涌现。隐喻作为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产品设计中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为产品增加新的价值。本文探究的产品设计中隐喻的多元使用现象,阐述隐喻在设计中的思想情感表达作用。设计师通过隐喻设计带给人们一种艺术性的生活交流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隐喻;符号学;产品设计;情感

隐喻属于语言修辞学范畴,本意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个事物。在语言修辞中,它根据相似性原则用一个词语来代表,可以通过想象或推理的方式联想到另一个词语。如古人用梅兰竹菊来比喻君子,就是隐喻的手法。事实上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思想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人类文化积淀的体现1。人的思维大体也是隐喻性质。隐喻利用的是人们的认知,这种认知来自人们的心理,文化和生活等方面。从这种意义上说,隐喻本身就是一文化的行为。

因此隐喻据具有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用于隐喻产生的联系常常带有个人想象、民族文化、社会价值等方面因素。所以设计者在使用隐喻这一设计方式时,需要考虑使用者的背景,以保证其能正确获取设计者所要传达的含义和感受。

一 隐喻在语言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张小玲,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6(6)

由大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甘蓝叶”花瓶(如图1),代表芬兰在1937年参加巴黎博览会展出,如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这个有很多曲面的优美形状以及透明的玻璃材质,能指是湖泊,所指则代表多湖的芬兰,而隐喻则存在于所指的第二级中,也就是泽国芬兰的美丽环境,芬兰设计的自然美学。这个流动形态的符号深深地抓住了芬兰人民的共同认知,已经成为代表芬兰的经典符号。出现在芬兰人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芬兰服装,家具,厨具,甚至饼干的模具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不难看出产品的设计中的隐喻表现形式就是提取出与主题相关的符号元素,引起具有共同认知的用户的情感共鸣。隐喻所指和能指之间关系的建立,一靠相似性,二靠联想,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基础, 是客观条件, 后者更多地基于主观,它使隐喻区别于一般的类比而富有创造性。一个好的隐喻往往是主客观的完美统一。这种隐喻的元素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产品的材质,结构,颜色,文化甚至使用行为等多方面表现。

二 隐喻所指的符号学研究,丁建新、廖益清,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97-02

这一款叫做《徽·套几》的家具设计,从形态上看,套几两侧的尖角和下面对应的凹槽,对应了徽派建筑中马头墙的形态。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它不但有防火的功能,使建筑本身错落有致,有一种动态的美感。这种错落感也从套几巧妙的嵌套组合中体现出来。从色彩上看,墨黑与几下空白恰好表现了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色彩美学。套几的设计从结构和色彩上都使用了徽派建筑的风格的符号,重重叠叠,光影结合,使人恍惚间看见那个遥远的小城。而这种细腻的感悟相信了解过徽派建筑的人能够感受的更加彻底。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隐喻在产品设计中有三个层次:相似性,互动性和认知性。而好的隐喻设计的使得产品变的简洁,使设计理念变得形象,与使用者产生共鸣。

隐喻的手法大体可以分为:1)写实。通过结构,材质,色彩等方面的符号抽象,表现出所暗示某种事物的特征。前面所介绍的大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甘蓝叶”花瓶。借由湖泊的形象,代表丰泽的芬兰。2)写意。由产品的形象和使用方式传递产品所要表达的意象,文化内涵,心理和价值观等较高层次的信息。图3、4是半木品牌的提月香插和八音盒。香插镂空的圆形,形似圆月,香的袅袅青烟,环绕其中,给人无限遐想。手提“圆月”无论在客厅、卧房还是室外花园,淡香如影随形,给人一种古朴典雅,宁静的感觉。而这个八音盒自然光滑的圆孔形似泉眼,木纹的弯曲、旋转,使得变现出水流动的动感,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儿叮咚,起了涟漪,衬托出音乐的优美、灵动。

三 写行

通过人类故有经验而引导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情感认知体验。图5为深泽直人设计的CD播放器。这款酷似排气扇的播放器,开关是一条拉绳。这个设计就是抓住用户的记忆经验——我们喜欢重复地拉动拉绳,让电灯不断地开闭。而当我们拉下拉绳时,音乐随着旋转流出,唤醒了我们美好的感情。

隐喻使得产品的意义不单停留在功能价值,还赋予产品生动的情感价值。对于现今的设计而言,设计者不能只简单的考虑产品物质形态,更重要的还是关注人的精神生活、情感变文化修养以及心理的活动等。隐喻方法引入到设计中可以帮助设计师很好的把自己的创意构思和感觉表达出来,使得大多数消费者也能很好的理解设计者通过产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隐喻手法,赋予作品符号、形态、色彩、图像、意义等非文字语言表现内涵,增加设计作品的自我表达,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了解设计者的用意来达到一种与消费者互动的表达形式。这需要设计者更好的把握产品的属性和用户的属性。

参考文献

[1] 李卫贞.隐喻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8.

[2] 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3] 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1994.

上一篇:技工学校在电工实习教学中的优化途径的探讨 下一篇: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装饰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