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制教育的尝试

时间:2022-08-22 05:45:45

加强法制教育的尝试

法律与我们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高中生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各项法规,对于维护他人和自身权利、构建和谐环境、快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思维活跃、认识多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加之整个处于深化改革的转型阶段,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多管齐下、统筹兼顾方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育人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尝试着在思政课堂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知法

目前我国已进入制定法律的快车道,每年都有若干部新法规或重新修订的法规颁布施行。对此,党政报刊多有介绍、宣传,但面对高中生的课外谈物以及都市类生活报纸、网络,或蜻蜓点水,仅以新闻形式简单报道,或干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根本没有相关报道,更谈不上系统地介绍和宣传了。如是,高中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就显得不那么畅通。同时,由于高中生兴趣点大多不在这方面,他们即使从有关新闻中得知某一项法规颁布施行,一般也不去详细阅读、认真学习。鉴于此,每当一项新法规颁布施行,我都在第一时间向学生介绍,并就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入地解读。对于一些颁布时间较早、长时间没有修订的法规,则结合着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时介绍。通过坚持在课堂上介绍法规,学生的法律知识有了很大丰富。

二、守法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公理,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常情,理应成为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底线。高中生要知法,更要守法。相较于上世纪末,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财富有了很大丰富,青少年从小就生活在比较优裕的家庭环境中,缺乏吃苦教育,慢慢养成享乐主义、攀比之风;社会仍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不少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错位,为追求个人目的不择手段;随着科技特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每天都面对着海量的信息,不少负面新闻、虚假新闻不断冲击着学生的眼球;青少年个性越来越突出,而家庭教育或缺失或不到位,学校教育仍未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是,知法易、守法难。为破解这一难题,我把守法教育与纪律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譬如,指出自由是以不影响损害他人权益为前提的,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法律就无法保障自由。为进一步让学生入脑入心,在课堂上对“广场舞事件”进行探讨和辩论,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守法是尊重他人的权利、更是维护自己的权利的道理。《交通道路安全法》《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是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并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

三、用法

我国已基本建成法制化国家,各类法律应时而出,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大多数高中生尽管还不是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全部权利和义务的公民,但是一些行为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制约。因此,我在课堂上就经常让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发生在校园内或社会上的事件,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就与自己密切相关,用法律思维或途径来解决一些事件、冲突或许是最佳途径,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用法的意识。这样既可以让他们避免或化解许多矛盾和冲突,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比如,我让学生讨论在正常的体育活动中,同学甲把同学乙的眼镜碰碎了,应该如何处理。比如,网购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再比如,应用《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来尝 试解决家庭矛盾、赡养抚养问题、财产分割问题等。

四、畏法

畏法就是要敬畏法律。不少高中生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去干违法的事情,即使在某些特定情况有违法嫌疑,也不可能会给他人或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严格说来,这是一种侥幸心理,是一种没有从内心敬畏法律的表现。社会现实是非常残酷的,要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敬畏法律。为此,我经常把法院已判决的一些案例念给学生听,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违法的严重后果和惨重代价。我曾向学生介绍过这样一个案子:一名被告人周某与同伙骑摩托车抢夺一位妇女的价值14000元的项链,两人得手后仓皇逃窜,被市民截住。周某与市民发生撕扯,致使一位市民受轻微伤。后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学生听后受到很大震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很好,除了经常观看,我还购买了相关书籍,精选案例与学生一起学习。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希望,对他们加强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我相信,思政老师只要不忘使命,不负重托,就一定能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现状 下一篇: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