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符号

时间:2022-08-22 05:30:24

亭——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符号

摘要:亭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建造历史,是我国园林建造中经常使用的精巧细致的小型建筑物,在我国园林建造史上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时至今日,亭还在我国园林建设中经常应用。亭子是我国园林建造的文化符号的标志。本文主要从亭子的发展历史、亭子的建造艺术和亭子的不同内涵的文化符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亭 发展历史 建造艺术 中国园林 文化符号

亭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建造历史,是我国园林建造中经常使用的精巧细致的小型建筑物,在我国园林建造史上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时至今日,亭还在我国园林建设中经常应用。亭子建设作为我国古代和现代园林建造的重要建筑物之一,既可以为人们提供日常游玩的休憩场所,也为园林的整体布局起到串景点缀的审美作用。

1 亭子的发展历史

亭子建设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中小巧精致的建造物之一,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亭子建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到隋唐时期,在园林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开始兴建游乐欣赏的亭子,在古代诗人范仲淹、柳宗元、王维等人的文章中都有关于亭子的大量描述。到了宋朝,在园林建设和建筑建造方面逐渐发展,当时北宋的皇家园林“艮岳”是我国园林建造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在北宋的皇家园林中设有30多处亭子,每处亭子的设计和构造以及周围环境的布置都不相同。

元、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园林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尤其在清朝园林设计和建设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存下来的皇家园林,可以从中看出园林设计和建造的整体框架和结构布局,设计的既宽大宏伟又富丽堂皇。亭子在园林中的设置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形式,无论是亭子的结构设计布局还是外表的颜色设计都富有时代内涵。尤其是皇家园林中的亭子的作法、色彩、结构、更加绚丽并趋向经典、程式化。在位子选择上更加考究,注重整体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了现代园林建设中,亭子仍然是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们所采取的园林布局特征。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随时都可以看见有亭子建设的园林景观。比如说在公园里、大学校园里、风景名胜的地方等都可以看到亭子的影子。从古到今,亭子始终是园林设计者们的宠爱。随着社会经济和园林建设事业的不断丰富和向前发展,亭子的设计和建造都具有了新的内容,在用材、形式、结构、颜色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人们利用各种形体,在各部位运用不同的比例、尺度,以各种质地、色彩使亭的性格更加突出和完美。

2 亭子的建造艺术

亭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建造历史,是我国园林建造中经常使用的精巧细致的小型建筑物,在我国园林建造史上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时至今日,亭还在我国园林建设中经常应用。亭子建设作为我国古代和现代园林建造的重要建筑物之一,既可以为人们提供日常游玩的休憩场所,也为园林的整体布局起到串景点缀的审美作用。亭子的建造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亭子的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通过选择物质材料,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建立一定的形体,从而体现出使用价值和造型美。亭子的建造形式主要是由点。线和面复合式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亭子性质和结构,但从形式上来说,亭子主要可以分成圆顶的亭子结构、三角形的亭子结构、正方形的亭子结构、多边形的亭子结构以及扇形的亭子结构等多种形态。各种形态结构的亭子设计都会有相应的功能和设计理念。圆顶的亭子设计结构主要是可以给人们温暖、亲和、开阔和愉快的视觉感;三角形的亭子设计结构可以给人们尖锐、俊俏、坚固、轻巧的感觉;正方形的亭子设计形状能够给人以坚固、强壮、质朴、稳重的感觉。亭子的建造材料在我国园林建设中通常采用的是木质的,木质结构所设计的亭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也可以配置雕塑多种富有人文气息的刻画等内容。现代社会中园林亭子的建造常常采用木质与石质相结合的选材方式来进行设计,既可以对亭子进行美观的刻画,也利于亭子的坚固庄重。

2.2 亭子建造的环境艺术 亭子建造的环境艺术主要是指亭子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处的地理环境、时代环境和空间环境等周围的环境情况。亭子建造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才是园林建设的最重要的主旨所在,亭子本身的设计,必然说亭子的体型、比例、所用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因素都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虑。亭子的设计形状也要根据所处的周围环境来进行构造,无论是圆顶的亭子形状还是正方形的亭子形状都不是凭空设计的,都要与实地的环境相配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事物总是在发展中与其他事物相联系,脱离了整个生态圈的生物是不可能存在的,园林中亭子的设计也是如此,亭子的设计要根据周围的环境来进行,这样才能达到亭子设计所预想达到的效果。

2.3 亭子建造的文化艺术 亭子的建造在我国古代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总会与当时时代背景和文化结构相结合。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无论是在我国古代亭子建设中还是在现代亭子的建造中,一般都会在亭子的前面悬挂牌匾或者是对联等来增加亭子的文化底蕴。比如说在苏州拙政园中就有个这么一个亭子叫做待霜亭,在它的上面就挂了一块来自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句:“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这句诗句正好使园林亭子的建造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因为在这个亭子周围种植的是满院子的橘子,每年的霜后橘子变黄成熟,味道甜美,所以园主人经常坐在此亭,期待霜期的到来,可以吃上可口的橘子。这些牌匾、对联和诗句的设置都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内容,可以说亭子是我国园林建设的文化符号。

3 亭子不同内涵的文化符号

3.1 代表自然功用的文化符号 亭子的设计和建造作为我国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园林建造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亭子的设计和建造都会体现所处时代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亭子是营造园林文化的重要题材,亭子建造的本来功用就是人们休憩赏景的场所。亭子的设计理念就是凸现方便人们休憩和远眺赏景的栖息地。它的设计场所比较广泛。既可以在山中、道路边设置,也可以在水中、桥上、山顶以及园林中等设置。亭子的设计主要是要为人们游乐休闲提供休憩场所,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已经跳出了原有的设计范畴,在设计中还体现了时代和文化的气息,在亭子的建设中首先体现的是自然功用的文化符号。

3.2 体现了拟人化色彩的文化符号 亭子在园林中的设计和建造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体现也实现了精神功能与文化功能的结合。比如拿苏州沧浪亭来说,本来看上去很普通简单的一座方形的檐山顶亭,亭子的造型和构造都比较简单,我国古代的先线居士们和能工巧匠们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进行了相应的加工,他们注意到不同文化指向能赋予亭子不同的文化内涵。采用拟人化的方式为亭子取名,拟人化的亭子名字就会伴随有相应的各项和特征。亭子作为我国原件的文化符号不仅是设计者们所设想出的,更是后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加以完善的。

3.3 具有诗中画意的文化符号 我国的园林建设尤其是古典的园林建设中亭子的指向常常具有诗中画意的色彩。根据园林建造的整体布局,造园者们常常会把亭子设置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必然说把亭子设置在山巅之上、林木之间、临水之处或者设置在曲径尽头,这些意想不到的亭子设置常常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这种亭子的设置手法常常会使人在畅游园林的时候感觉游园想在画中,自己就像在画中游乐一样。亭子的设置都具有时代的文化内涵,诗画都会在亭子设置中所体现。在我国历朝历代许多的文人墨客,喜欢为园林亭子取名、题诗、作画,让人得以赏诗意、品书画、观美景。园林建造中亭子的文化符号不能忽视,主要是通过亭子造型的设计,对亭子的取名以及亭子门前对联内容的设计表现出来。园林建设中亭子的设置无论是从艺术造诣上来说,还是从人为因素上来说,都可以说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文化符号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昊,陈飞平.浅谈中国园林中亭的设计[J].四川建筑,2005(12).

[2]李莹,汤丽青.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亭的探析[J].艺术与设计,2010(6).

[3]傅小龙,王俊晓.园林景观中亭子的营造及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6]高鉁明.中国古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析人防工程质量监督 下一篇:关于金融衍生品期权交易征收增值税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