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8-22 04:31:52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

美术教育有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生活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不同阶段的美术教育,都体现出了它不同的侧重点,为学生在今后的深造提供良好的基础。美术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所重视。在德智体美中,“美术教育”提出得较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美术教育必将体现出它更多的功能和实用价值。

一、当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与问题

首先,长期以来盲目追求学生的技能提升,忽略了情感感受方面的培养。一直以来,我国初中美术教育由于长期追求学生们美术技能的提升,却忽略了学生们情感感受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美术教学所关注的核心,将基础训练转变了纯技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纯客观方面的再现,这严重地忽略了学生们情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进而从根本上缺失了对人类生命存在与发展整体层面的关怀,失去了对人们自身的关照,让自我认识与主观情绪难以和谐发展,使学生情感方面的品质缺少,让心灵世界出现荒芜的景象。其次,不能注重初中学生们的心理特征,美术教育形式模式化。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与情感特征。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出发点就是自己的兴趣,对自己偏爱做的事情,表现出热情、热衷、敬佩甚至是狂热,而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却表现出十分冷淡的态度。初中学生们当前处在一个理性思想不够完善,充满想象力,过于注重感性情感体验的时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注意自己的感性体会。在自身思想意识逐渐强烈,追求个性与差异的特点是他们学习特征凸显的,并且也具有强烈的性别观念,而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他们心理变化的速度较快,学习耐力相对较差,学生学习的时期性特征十分突出。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满足学生的审美情感需求

“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范畴,有别于成人的独特思维和创造。我们不能把这种“成人化”的教学体系“拔苗助长”式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美术教学,在教学中积极营造学生化的艺术生活空间,用学生的角度对待美术创作,从教学、评价中解放学生的心灵,不能从技术层面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创作并无优劣之分,而是一种不同内心世界、不同性格、不同感受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不拘泥于标准,让学生的艺术真正根植在自我的生活中。学生的情感是丰富而敏感的,他们的美术的敏锐程度超过成年人。特别在进行绘画作品欣赏时,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有学生解读为害怕、恐怖,有学生解读为温馨的夜景,也有学生认为是故乡的怀念,也有人说是画家内心痛苦的发泄。的确,盘旋的星空、模糊的村庄、流动的远山给我们带来一种飘忽的不确定感,学生对作品的多元解读也很自然了。生活是学生真心“对话”的“文本”,是学生活的教材。这种真情的“对话”,胜过于任何的“说教”。因此,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美术,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美术,而非是教师千辛万苦所预设出来的标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虚假。

三、.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

初中美术课堂学时有限,科学、合理的教学测评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有效激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重视,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美术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师要先了解什么是形成性评价,然后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根据美术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测评形式。比如在《格尔尼卡》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画面中的风格、元素,利用自己的想象,构思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然后对学生的创意作品进行测评。用学生的创意作品作为测评的载体,有利于了解学生对于此类风格作品的理解程度。形成性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艺术史常识的掌握、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程度、综合创意的素质。测评形式有课堂提问、作品分析和创作作品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展示、讲解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美术欣赏课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讨 下一篇:漫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