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本环境下的英语趣味学习

时间:2022-08-22 04:19:34

浅谈人本环境下的英语趣味学习

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掌握终生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针对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学生主体行为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一线的教师、主管教育的专家、相关学者都纷纷展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及专著层出不穷。作为新教师,如何将趣味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实践,进行简单论述。

一、创造性使用现有的趣味活动

趣味教学研究由来已久,许多优秀教师及教育专家都撰写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优秀的活动更是不胜枚举。新教师应多学习积累,在教案设计时有意识地插入这类活动。同时在实施教案时,针对自己班级的独特之处,将活动有效实施,注意点面的结合,寻找并积极创设合适的个性活动。如在教学“family song” 时,学生学会这首歌后,结合新授的家庭成员,将老歌新唱,改变了原先单一的单词复习,使学生也学会了创造。

二、多样化开发身边的资源环境

(1)扩大阅读量,做一名充满书香的老师。新时代的老师不仅要坚持专业知识的探索与实践,同时要注意自身艺术感的培养。常州市教研室胡澄宜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她平时注意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坚持自己的音乐爱好,积极思考,将小学英语重难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丛书。这套丛书涵盖了字母、音标及句子等内容,既有学科相关知识的巩固,又有适当的知识拓展。学生在充满节奏感的诵读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句型,为学习课文降低了难度。

(2)开发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让学生有机会思考,有机会体验,并有机会获取成功的课堂。例如,一节词汇课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魏村中心小学唐老师花了十五分左右新授单词的读音,接下来就是一个个游戏、情景、练习贯穿学生思考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渐体会到语音、语义及语用,真正实现了领悟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趣味活动中更愿意投入精力,更容易绽放智慧火花,更可能触类旁通。这样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自信,学会了创造。

(3)运用语言美,做会说话的学生。作为一门新的语言课程,英语无论在发音还是书写上都与中文有着本质的区别。小学生刚接触这一语言,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但一年下来,教师会发现原本优美动听的语调变得拖沓且毫无美感可言。教师从英语学习初期直至学习结束都要强调语音的习得,让学生多模仿录音。上课时可刻意夸张某个词的读音,吸引学生兴趣,引出重点单词。通过这样的坚持,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习得一口漂亮的英语。

(4)利用综合学科,找丰富的知识。在授课时,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经验与课程的整合。如每单元的课文就是以话题展开的情境对话,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外,还可以对课文进行小结或复述,表演对话,另外创设情境仿造对话等;也可以将教材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结合,互相学习。如:“colour”一课,我安排了这些练习:“三基色指什么?他们可如何配色?(红+黄=?黄+蓝=?红+蓝=?等)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的颜色呢?”引导学生编儿歌说:“太阳太阳red,树木树木green,天空天空blue”等,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适量穿插,把握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1)适量原则。适量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初期要针对多样的活动,有效筛选,适量设计,以既能及时吸引学生兴趣,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最佳。

(2)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教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指令有效简明,时间适度,以激发兴趣为主,拓宽思路为本。如文化知识点多且杂乱,不妨鼓励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以某一话题编编手抄报。又如以水果为话题的单元,可以开展水果拼盘实践活动。

(3)适时原则。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开展恰当的活动。如热身活动可设计唱歌、猜谜、韵律等简短又充满节奏感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较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新授十五分钟,穿插复习巩固游戏,缓解学生学习疲劳感,调整学习状态。巩固拓展阶段不妨来个文化小故事或话题延伸,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贾冠杰著,胡春涧,王才仁主编.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魏村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议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下一篇:有效提问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