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资转让非流通股应慎重

时间:2022-08-22 03:07:11

向外资转让非流通股应慎重

近日有消息称,基于《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仍然属于原则性的文件,目前,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商务部四部门正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协商,准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则。

经济学家刘纪鹏认为,在全流通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贸然提出非流通股向外商转让,将带来三大恶果:第一,使得流通股股东利益受损。第二,为今后解决全流通问题设置障碍。第三,投资人将对市场进一步丧失信心。

刘纪鹏说,非流通股是中国股市客观存在的问题。目前1275家上市公司几乎都有非流通股;在6000多亿元总股本中,超过三分之二是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转化为可流通,必然要产生一个双向的效应,即流通股价格往下走,非流通股价格往上走,出现一种流通中的增值。因此,受让非流通股是由中国资本市场不规范所带来的一个暴富机会,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刘纪鹏认为,化解这一问题,要通过全流通所释放出的价值,一方面补偿流通股股东,另一方面使不流通的股票转化为可流通。这件工作需要一个系统周密的考虑,不应草率地、不顾历史事实地把这些股份转让给外商。

给流通股股东以补偿的问题,是由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决定的。由于每一只股票发行时都有三分之二不流通,造成发行价格虚高。投资人在这种误导下高价进入股市,在扭曲的体制下,非流通股获得了一个规范的市场条件下所得不到的创业收益。因此,非流通股转入流通时理应给流通股以补偿。问题是,现在把这些非流通股转让给外商,外商能不能承诺今后全流通时给流通股股东以补偿?刘纪鹏认为,这种做法将给今后全流通问题的解决设置极大的障碍,也让股民在非流通股转入全流通时获得补偿的愿望越来越渺茫。为什么同一个股份的减持不能被同一个公司的流通股股东优先获得?这没有法律依据。

刘纪鹏说,非流通股既然能向外资转让,为何不能向股民转让?今年年初以来加速进行的向外商、向民营企业、向个人转让国家股的案例中,转让价格高于甚至脱离净资产的极少。这样的价格为什么不能给流通股股东?如果以这样的价格在场内将非流通股减持给流通股股东,既解决了减持问题,又解决了流通问题,对市场是重大利好。

刘纪鹏认为,细则的制定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只解决了非流通股的转让问题,未解决流通问题。第二,以此种方式向外商转让并未使转让方得到比在资本市场上以净资产价格转让给流通股股东更高的收入。第三,转让方没有得到好处也没有使股民受益。

刘纪鹏表示,鉴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中国对外商开放不管是OFII、QDII,还是向外商协议转让非流通股,步伐都不能太快,这一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过去人们认为非流通股是一个包袱,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非流通股是块“大肥肉”,这种认识已开始向外商蔓延。非流通股暂不流通而又必须流通的现实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不规范,又是最大的机遇。他认为,我们今天迈出的这一步将为下一步统筹解决这一难题设置障碍,所以向外资转让非流通股应该暂停。(摘自2003年8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 李庆华/文)

上一篇:外延型定向增发股票好处多 下一篇:台湾推出中小企业上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