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鸿沟”亟需填平

时间:2022-09-23 07:00:13

“金融鸿沟”亟需填平

最近举世瞩目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引发了我国金融安全的“攻防战”。一些专家学者建议,从长远战略看,我国应尽快寻找稳妥办法,填平与国际间存在的“金融鸿沟”。

“金融鸿沟”恶化投资环境

记者近日发现,在沿海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金融鸿沟”现象犹为突出:

一是资金流动调拨困难。许多外商反映,他们的资金进来容易出去难,制约很多,无法在国际间市场灵活而及时地调拨。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说,由于我国对资本项目与资金调拨的管制,许多总部设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无法做到从境内向境外投资,总部也无法实现资金在各子公司之间的自由流动,外商呼声很大。这已成为我国吸引较大型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主要障碍。

二是金融服务体系落后,服务方式及品种单一,服务水平低下。国内对外资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几乎为“盲点”。东莞有一家台资企业反映,他们公司把钱存到国内某银行里,在提取大额款项时却要银行领导特批。台商对此表示异议:“这钱是我的,为何取自己的钱还要别人批准?”

三是资本市场对外商基本封闭。据东莞市台办经济科科长邓惠林介绍,外资企业在国内贷款很少有成功案例。他说,国内鼓励外资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形式进入我国,许多企业的厂房是租赁的,没有自有房产作抵押,即使他们是银行评定的优质客户,但按国内政策他们却无法贷到急需的发展资金。

“金融鸿沟”负面效应日益突出

一些实际工作者认为,“金融鸿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传统保护作用”不断减弱,负面效应却日益突出、放大:

一是我国金融业几乎处于“副业”阶段。东莞市市长黎桂康说,在发达国家,金融产值占据很高的比例。相比之下,2001年广东省东莞市金融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3%,与发达国家15%的比重相差甚远。

二是金融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对国民经济还没充分发挥应有的原动力。东莞市南城区区委书记陈健枝说,与外商在国内融资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银行里大量资金却贷不出去。

三是风险防范手段和工具落后,妨碍金融业做大做强。东莞市南城区区委书记陈健枝说,如果按国际惯例,只要企业有设备作抵押,有信用,有偿还能力,即使房产证不属其公司,也可以放贷,但在国内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国金融界过于强调“陈规旧条”,导致无数本应是“双赢”的金融业务“泡了汤”。

四是直接危及我国制造业的基础和发展后劲,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隐患。

填平“金融鸿沟”迫在眉睫

广东发展银行东莞分行城区支行行长王海明说,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立足于吸引高质量的投资,但越是高质量的投资就越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务配套。金融服务配套不是哪一家银行的问题,而是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国家应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摘自2003年9月8日《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八省市率先试点农信社改革 下一篇:“恒丰”成为我国第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