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介入疗法

时间:2022-08-22 12:46:57

脑梗塞的介入疗法

所谓“脑梗塞”,就是在脑的动脉血管内有了检塞或有血检形成,堵住了血流或使脑血流不足,使脑实质发生缺血、坏死。这种病可非同小可,轻者致残,使人偏瘫、失语、痴呆;重者丧生。据调查,我国每年新患脑梗塞的病人达156万例,而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既然这种病如此危急,一旦家里有人出现这种情况时,该如何处置呢?首先要抓紧时间设法将病人在发病4个小时内送到医院,以使医生在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完成治疗,治疗得越早,效果就越好。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超过了6个小时,延误了治疗时机,其后果就极为严重了。

大家知道,脑是人体的中枢,是“司令部”。别看它仅仅有1200~1500克重,是体重的2%,但它的耗氧量却占全身供氧量的20%;每分钟需要动脉供血800~1200毫升,是全身血流量的15~20%;脑的耗糖量占全身供糖量的25%。所以时时刻刻都要有充足的氧和充分的糖等营养供它消耗。如查脑血流中断5~7秒,人就会丧失意识;中断5~7分钟,大脑就会受到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损伤。所以说,抓住发病后6小时内的治疗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介入疗法的特点是: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帮助下,将检查诊断与相应的治疗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施行创伤很小而疗效甚佳的治疗。脑梗塞的介入治疗是这样实施的:患者发病4小时内被送至医院,经接诊医生的初步检查,怀疑是脑梗塞后要立即做“CT”。如果没有出血情况,应赶紧将病人送到导管室,由医生在病人的大腿根部股动脉上扎一个绿豆大小的针孔,再插入一根导管,在X线数家减影机下做脑血管造影,看看是否有脑血管阻塞以及阻塞的部位。如发现有栓塞,便将一支更细的微导管送到血栓的部位,微导管的端头与血栓接触或穿入血栓,再将事先备好的溶栓药通过微导管慢慢地注进去。这样每隔一刻钟,就做一次脑血管造影,以观察给药的效果。如果堵的轿管通了,即停止给药;若还不畅通,就加大药量,直到75~100万单位的最大剂量时停药。一般来说,只要能让医生在患者发病6小时内做治疗,通常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目前最细的微导管为04毫米,只可进入小动脉里,再细的血管可就进不去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与疾病的抗争手段越来越选进。一种新出现的纳米技术,正在受人们的日益关注。所谓纳米,就是长度为10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就是用01~100纳米长度范围内的微细小巧的材料和物件,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或产品的技术。如今人们已开始研究能进入人体血管里走动的微型机器人,医生可以通过它来了解血管内的病变情况,并指令它清除沉积的脂肪或进行其它相应的治疗。这不是幻想,而是21世纪未来医学的一个真实场景。

上一篇:肉类的最佳烹调期 下一篇:“澳抗”滴度高就是旰炎重吗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