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22 11:18:20

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局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在术前、术中、术后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对两组焦虑水平、术中用量和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咪唑安定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利多卡因使用量也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减少用量,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关键词]音乐疗法;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102-03

音乐疗法是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于一体的系统干预过程,其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医藉《群经音辨》中就有“乐,治也”的记载,指出音乐可用于治疗情志之病,在我国医学史上很早就有“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微动心、羽动肾”之说,就是说明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音量、音调,会引起呼吸、血压、心跳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促进人体的内稳态,减少紧张焦虑,促进放松,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而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多元文化护理概念的不断深入,音乐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将音乐疗法运用在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实施局麻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20~60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职业以农民为主。

1.2 研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前1天晚上,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分发给患者MP3,通过双耳式耳机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手术中引导病人关注乐曲,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手术后麻醉清醒继续收听;音乐音量不可过大,音乐的声压级高出现场噪音4~7dB比较适宜。对照组无音乐播放,仅按照一般的常规护理进行身体评估,并叮嘱一般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手术过程,术前给予镇静安定;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按常规进行手术。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指标

从患者术前、术后完成的问卷和病历记录中收集资料。焦虑采集应用S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包括20个条目,总分在20~80分,以40分为界,SAS评分>40分评为焦虑,否则为无焦虑;在手术中记录物用量。手术后按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测量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0级:无疼痛:I级: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

定量分析,观察组术前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P<0.05),而术后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2.09,P=0.081)。定性分析,观察组术前60例患者有22例存在焦虑,焦虑发生率为36.7%;对照组有51例患者存在焦虑,焦虑发生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41,P=0.000),对照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术后两组焦虑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2.26,p=0.133)。见表1。

2.2 术中两组患者用量比较

观察组咪唑安定使用量较对照组减少了约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5);观察组利多卡因使用量虽比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57,P=0.094)。表明音乐疗法在术中有辅助镇痛镇静的作用。见表2。

2.3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比较

术后1d、1周两组患者疼痛分级,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对病人来说,手术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心理的治疗手段,作为心理性和躯体性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表明,音乐作为护理手段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在减轻患者焦虑、缓解疼痛、促进康复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音乐对这些神经组织都能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每首乐曲的节奏、速度和音调、音色的不同,可以通过人神经中枢的条件反射表现出安静、兴奋、喜庆、镇痛、压抑、哀伤等,其对呼吸、心律和血压的作用程度也不同。通过对心电、肌电、皮肤电生理反应的研究,发现音乐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功能、消化功能、肌肉紧张度和劳动能力等都有明显的影响,优美健康的音乐可以促使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和酶,起到调节血流量、神经反射和消化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音乐治疗的目的。

本文结果表明,术前听音乐可以减轻焦虑情绪,没有音乐护理的对照组术前焦虑的发生率为85.0%,而用音乐疗法的观察组只有36.7%,音乐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与Augustin等,和Hamelt41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音乐干预效果的心理和生理指标的监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Wang等的研究显示:音乐能减轻焦虑,但心率、血压、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电活动等客观指标,音乐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Hayes等的研究也出现类似结果,可能与研究对象、样本含量、于预技术等存在差异有关。

同时,在手术中收听音乐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对物的需要量,可能是因为在音乐背景的干预下,患者在柔和美妙的乐曲中精神放松,注意力转移,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增进内环境稳定,也避免了手术器械碰撞声、医生对手术的讨论等不良刺激的影响,从而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增高,疼痛阈值增高。

另外,适宜的音乐能使患者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而肾上腺素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音乐信息的刺激可促进内啡肽的分泌,内啡肽有镇痛作用。但应该指出一点,音乐疗法只能作为辅助疗法,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唯有患者的疼痛程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患者才愿意接受音乐治疗,如果疼痛程度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能力,患者则没有兴趣且不愿接受音乐治疗。

综上,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途径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作为减轻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和疼痛的一项有效的非侵入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音乐疗法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和放松的情景,而且会使患者体会到自己得到了更为文明高雅和优质的服务,但用于围手术期护理时,在选择曲目方面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另外,护理人员必须扩展知识面,不仅要具备医学理论和护理知识、心理学、伦理学和音乐知识,还要有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己。

上一篇:胆囊癌26例临床诊疗研究 下一篇:采用负压原理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的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