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时间:2022-08-22 11:05:07

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语文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拓宽语文写作教学之路,有哪些方法和途径呢?

1增加写作体裁选择,拓宽写作题材范围

一直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只看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也就是所谓的写作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这就无形中为学生的写作体裁和写作题材的选择圈定了有限的范围。从题材上来说,学生只能写现实的内容,却很少涉及过去与未来。而体裁的选择也甚为单调,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记叙文与议论文。表面上看,这些仅是对写作体裁和题材的限定,但其所导致的最终后果是,这种畸形的写作教学严重违背了写作原初的目的,更不能让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单调狭隘的体裁、题材选择,根本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因此,让学生进行虚构性写作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增添更多的选择。在写作体裁的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些传统写作教学中常提及的文体,其他的诸如小说、戏剧、寓言、神化、历史故事等等多样化的带有鲜明的虚构特点和虚构写作要求的体裁都可以进入到学生的写作视野当中,成为学生表现自我、抒写自我的途径。

虚构性写作还能够起到拓宽写作题材范围的作用。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除了让自己所写的内容、所记的人和事停留在现实当中之外,更可以尽情想象过去、幻想描绘未来。学生既可以通过想象来描述古人的生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目的和需要来个“故事新编”,将“老故事”赋予新的情节发展,以及新的寓意与内涵;还可以把目光伸向未来,预言未来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后的世界的模样。学生可以在小说的创作中锻炼自己的组织架构故事的能力,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幻想,编织出自己心中的童话故事、科幻故事,更可以运用充满想象的语言写作诗歌、散文。

2扭转写作功利倾向,激发写作内部动力

有研究显示,中小学生对写作普遍缺乏兴趣。小学高年级喜欢写作的学生只占 32.84%,另外 67.16%的学生没有自觉的写作需求,这部分学生只有在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写作任务或是在语文考试时为应付作业或考试才进行被动的写作。究其原因,自然是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中的功利倾向在做崇。写作非但没有给学生带来应有的快乐,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让学生尝试虚构性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扭转写作教学中过于功利化、将写作与成绩挂钩的倾向,让学生摆脱掉一切束缚他们思想的所谓“套路”“模式”,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才华,用语言来描绘自己心中所想。

理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要想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写作,提高学生写作的自觉意识,仅从学生外部施加干预并不见得有明显的效果。关键还是从学生的内在心理上查找原因加以解决。儿童天生爱幻想,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会有几个甚至很多的梦想与愿望。作为教师,应该去发掘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把心中的那些绚丽的梦想、五彩的世界变成灵动多彩的文字使之跃然纸上。让学生大胆的把心中所想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想象的翅膀载着孩子们的思想飞跃现实的围栏,飞向遥远的过去和未来。

虚构性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舞台。在写作中,学生享受着充分的自由,写出的都是最最贴近他们心愿的语言。这样的写作,触及学生的心灵,放飞学生的梦想。有哪个学生会不喜欢,还有哪个学生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呢?

3拓展学生思维疆域,丰富情感表达方式

在我国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一味地在学生写作的语言形式上下工夫,反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写作成了机械而繁琐的码字游戏。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都难以得到提高。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写出像《红楼梦》这样的旷世佳作,但我们仍然期许着学生能通过虚构性质的写作获得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的锻炼和发展。我们知道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必需先经过一个大脑思维的过程。只有思维清晰了,言语表达才能清楚明白。正如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所说:“写作过程能帮你把凌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虚构生动完整的故事来锻炼自己的思维。可以说,让学生条理清晰、主次有序地完成对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叙述写作,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作文架构能力的挑战。

4激发学生想象潜能,养护学生创造精神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写作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写作教学改革的方向。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写作教学给学生背负上了太多的规则与要求,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开放自己的心灵,很多学生写出的都是一些古板的失去了灵性的文字。写作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创造性表现,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和本质需求。有效的写作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由充分地展现个性的表达平台。虚构性写作恰恰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利于学生自由表达的平台。 对于那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以及那些具有固定格式的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尚可以传授,但与写作主体――学生的个性风格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素质、修养、阅历、体验等等是很难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间接地进行传授的。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见识、灵气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更是教师无法凭借课堂的单纯讲授就能让学生具备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于问题的理解、把握、处理都带有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生命特质,而这些特质最明显的表征便是个体所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每个学生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写作中也会体现出来。

学生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最为难能可贵的,教师应该对这些品质加以珍视,并且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品性。虚构性写作就是一种行之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养护学生的创造精神的途径,虚构性写作为学生的思维想象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它完全以一种宽容的姿态包容学生思维与智慧的花火,让新鲜的思想与灵魂在写作中舒展跃动。

6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培养学生文学兴趣

文学教育一直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从未忽视文学的教育,倡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学会鉴赏文学作品。但这种文学教育仅仅是在阅读的层面上,培养的也只是学生的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要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仅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是远远不够的。文学教育,除了让学生通过品味鉴赏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还应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尝试着进行独立的文学写作。学生只有在写作时才能真正体会到进行文学创作的真趣和真味,只有在自己亲自提笔写作的实践当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因为文学作品不仅仅可以用来阅读、鉴赏和品味,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过后能够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新作品。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品尝了文学创作的快乐与艰辛,才有可能发自内心的喜爱文学,并对文学保有一份更加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文学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创造作品,文学教育最佳的途径也是让学生亲自去写作文学。虚构性写作提倡学生尝试各种文章体裁的写作,学生每一次运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都是一次与不同的文体亲密接触、深切体会的过程。例如学生练习写作小说,可以亲自体会作家创作小说的心理过程,可以亲身体验作家是如何进行小说的构思、故事的架构、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动作的描写的。当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他们除了收获到写作的快乐之外,也积淀了更多的文学素养。

上一篇:浅谈构建语文之美 下一篇: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办公室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