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时间:2022-08-22 10:37:53

浅谈新课程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1 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然而,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农村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农村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但传统、陈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只是重复和再现教师所传授得知识,这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成了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和储存器。改变陈旧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彻底根除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就应高扬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新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

2 创新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创新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格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研究和实现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其意义非同寻常。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自主地阅读、写作,已成为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最佳选择。将课堂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归宿,也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有益探索。

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如果将学生假设为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更多地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尽可能清楚准确地将这些知识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够重现。

创新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3 创新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导入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导语是引入新课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的关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基础,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前导语,教师应该“斤斤计较”,必须开好这个“头”。如果老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点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前提。例如:在教《老王》一课中这样设计导语:“以纯真的感情,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份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递情感的红娘,当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欲望被激发被唤醒时,就产生了不可想象的动力,从而创新了课堂,激活了学生。

学习目标明确是创新课堂的前提,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明确学习目标。一节课要学什么知识,要进行什么训练,要取得怎样的效果,教师要清清楚楚,学生也要心领神会,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创新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则是学生自主构建。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要让课堂“生动”,即“让课堂充满活力”。

开方性是创新式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自主性是创新式课堂教学的总体原则。在语文课中应让学生自己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4 结语

总之,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贯穿始终。教学过程是教学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

上一篇:美国之行对类型化少儿电台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提高本科生对电子文献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