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表演

时间:2022-08-22 10:08:59

语文教学需要表演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语文教学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改革,在教学结构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改变、评价体系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在改革中,也出现了许多矫枉过正的做法。比如:有些人认为,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主宰课堂,因此许多时候,学生是成了课堂的主人,但并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教师的指导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有些时候,部分教师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了各种方式活动的热闹的组合;还有人认为课堂应该呈现原生态,觉得追求课堂结构的完美便是作秀……这些求新的看法和做法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本质,是对新课程精神的误解。

实际上,一堂真正的语文课,是美的体现,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教师是演员兼导演,学生是观众和嘉宾,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教学知识的呈现、教学能力的发挥、教学素养的展示、教学理念的体现等)征服观众,从而调动观众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演出中来,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最后达到高潮。因此,教师追求教学语言的优美与煽情、课堂结构的独特和完美、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得体,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当然,这表演的前提是真实、高效、有内涵。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刻地解读教材的功夫、生动而成熟的课堂教学的技巧。

一、精心打磨——表演前的认真准备

一堂课要上得精彩,就如演出一样得精心准备。

(一)夯实理论功底

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理论素养。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以便能有效地因材施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培养。

其次,教师要拓宽视野,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了解新课程在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上的调整,掌握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评价制度。将视角触伸到教改的最前沿,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新课程和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发展的眼光对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其三,教师应该加强语文素养的积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文修养。语文老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加强文学修养,增加文学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让自己的语言更具有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只有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才可在授课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获得美的享受。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让读书成为习惯。从而在读书中走向广博、深刻、独到,使自己底蕴深厚,情趣浓厚。只有有了文化积淀,才会有深厚的语文素养,才有教学的高度和广度。

(二)高效备课

首先,课堂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目标应当细化,具体到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等要达到各项的要求;二是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明确不同类型的学生应当达到的标准,要按学生的能力、特长来设置不同的要求。

其次,应抓住两个要素:一要抓住学生。教师要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内容有热情”,同时更要考虑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用新奇有趣的故事、巧妙别致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为课堂的生动高效建立良好的开端;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板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的生动高效提供坚实的后盾等等。二要抓教材的研究和再度开发。真正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同时要有“个性化”的研究和思想。

二、完美演出——表演中尽情发挥

(一)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美

首先,语文教师要富有激情,在课堂上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师上课激情澎湃、活力四射,就如拉开了表演的帷幕,学生自然会被吸引,进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其次,教师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声情并茂地朗读,能切实传递出文章的情感;清楚得体地讲解,能准确地完成教学内容;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疾徐有致,则会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魅力。教师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比如,当进行诗歌单元的讲解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语:“作为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诗歌注定了与诗人的心灵相通,与他们的愿望相契,与他们的感受相和。诗人们感应着时代的脉搏,书写着人类的良知和个体生命的体验,构筑起他们的心灵家园。当我们跟随诗人回望令人感怀的岁月,享受青春的激情与梦想,欣赏自然的美丽和壮阔时,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大风大浪练就的雄浑,品味到清风拂面带来的柔情,领悟到诗人灵魂深处的挚爱和执著。”当教授小说单元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小说家,他们以独特的文化视角观照社会,探寻人生的真谛;他们以超然物外的目光剖析人性,追问生命的本真;他们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些我们熟悉的陌生人物,行走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张扬着不同的个性,用他们的梦想与追求,用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给世人留下无穷的感叹和启示。”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美的享受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语文,并主动地去学习语文。

(二)设计严密独特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让学生欣赏美

教师要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高效艺术地将文本教学转化为一个个独特的教学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将课内课外联系起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品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并呈阶梯状展开。同时,这些环节也应做到教学步骤和结构设计合理,层次清晰,衔接紧凑;教学时间安排科学合理,抓住关键,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充分展开,结构优化,完整严密。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授古文时,设计了“自由解题”、“分层美读”、“景象描述”、“勾画点评”、“观点陈述”、“词语积累”、“鉴赏连接”等,有的设计为“整体把握”、“重点品析”、“自主探究”,有的以课文中的关键词或重点段落入手,以点带面,辐射全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此,学生从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既学到了知识,也欣赏到了美。

(三)使用高超而有新意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让学生创造美

教师要在课堂上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实现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教师通过引导举例、课堂提问、演示试验、讨论练习、对比评价、创设情景、小组表演、摹拟上课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参与美的创造,真正由受教育者变成学习者,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简言之,这个完美的表演就是让教师的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让课堂的教学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让语文课堂有文学性、有艺术性、有审美性,让学生犹如欣赏精彩的戏剧演出来欣赏语文课,又何愁学生不积极参与?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呢?

(秦慧绒 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226100)

上一篇: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 下一篇:中职语文乐学教学的特点与原则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