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 蓝色财富通道

时间:2022-08-22 09:43:31

海上丝绸之路 蓝色财富通道

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以前,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渠道的角色。除了和蒙古海外征服以外,东西海路基本上是和平之路。在数千年的交流史中,中国人民和旧大陆各族人民都是受惠者。

2007年6月9日,追索27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穿越大半个地球,“哥德堡”号仿古船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航行20多个月,终于回到故乡――瑞典哥德堡市。

“哥德堡”号的追索历史和近期一些文物及沉船的发现,对于研究东南沿海历史、海上运输、贸易活动,乃至中国的造船史、陶瓷史和航海史,都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也进一步佐证了东南海域的海上国际航道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省考古专家断言:这只是揭开这片海域冰山一角。

5月17日,随着打捞“南海Ⅰ号”的巨型沉井下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南海Ⅰ号”上的文物数量在6万-8万件,巨大的考古价值蕴含在一个个历史谜团中。

5月22日,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海域发现一艘载有上万件瓷器,制造时代跨越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千古沉船。这是继在广东省阳江发现“南海Ⅰ号”后又一次水下重大发现,被命名为“南海Ⅱ号”,其影响力大、价值高、意义深远。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刘禹锡用诗歌描绘了唐朝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而韩愈笔下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则是另一种气势:“货通狮子国,乐奏粤王台。”从东南沿海到南中国海,再延伸到波斯湾、非洲西海岸,甚至更远的地方,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干线,又有多少历史之谜等待着人类去逐一破解?

作为海洋文化的主要载体,船舶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沉睡在海底的商船,不仅是当年海上贸易繁荣的标志,更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未知的宝库。

2002年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对粤东、粤西展开沿海古沉船调查,对广东沿海沉船情况有了大致把握:南海海域星罗棋布般散落着不少古代沉船。2005年,汕头市南澳岛附近就有渔民在海上打捞出一批铜钱和宋元瓷器,省考古所专家大都认为,南澳海域的沉船不止“南海Ⅱ号”一艘。有关专家透露,根据比较清晰的资料显示,南澳海域还掩埋着另一艘清代古船。而据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一项报告,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于2000艘。

“整个潮汕地区以前也发现过不少沉船,汕头市澄海一带海域以前清理过红头船遗迹,包括一些保存比较好的,这个海域的沉船应该不止一条。”

汕头大学教授隗芾认为,潮汕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海洋文化区,潮汕对外交往从元末明初就开始兴起,于清朝中叶达到鼎盛繁荣期的汕头樟林古港,就是当时整个粤东韩江流域重要的海上交通港口。“南海Ⅱ号”的发现,无疑为再现当时潮汕一带繁荣社会经济生活面貌提供了“密码”。有专家表示,“南海一号”价值堪比兵马俑 。当然有待打捞后求证。

起航点密布沿海

从现实的文物打捞地点和已知的中国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来看,应该说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应该是密布沿海的。广东海洋大学管理系主任、硕导帅学明认为,随着考古的不断推进,应该不仅仅是东南沿海,渤海湾都有可能发现新的起航点。追溯远一点,汉代的帆船就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贸易。

如果说沿丝绸之路西去的丝织品有一部分是来自山东的话,那么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无疑是在山东。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亦称“东海丝绸之路”,是先秦至隋唐时期自山东沿海经辽东半岛、朝鲜西海岸到日本南部的一条海上交通线。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有其鲜明的特点,从时间上看,它的形成要早于汉代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从形成的方式看,它不像张骞通西域那样,得益于中国封建王朝与外国政府使节之间的往来,而是由民间百姓大规模向海外迁徙造成的。

“海路”超过“陆路”

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通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青岛大学历史系主任、硕导于建胜表示,其实,还有两条丝绸之路鲜为人知。一条是“西南丝绸之路”,它由四川经云南过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过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入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这条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还要早得多。另一条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了。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史料记载,它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上一篇:新香港人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陈易希 香港摘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