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22 09:06:16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21世纪是一个计算机全面普及的时代,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需要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下,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院校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有中职学校,有高职院校,有本科院校甚至是研究生都开设了该专业,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专业培养模式,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向导。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模式;人才;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需要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而目前计算机应用人才培B却存在严重的供需问题:一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量大;二是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建设的要求,毕业生质量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忽略了目前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更新换代。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专业培养模式,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向导。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广西毕业生人才网《2016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情况分析》中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无论是求职还是需求,均排名前列,而《2017年第一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情况分析》中显示,计算机硬件开发类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位居前三名,毕业生供求比高达34.00。在这竞争激烈的就业大环境中,根据本校数据及友校走访调查,中职生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为:电子产业园的电子厂、电子产品销售及维护。总得来说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他们一技之长的优势并不明显,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服务型的工作。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模式分析

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安排、教学活动与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第一,专业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岗位要求脱节,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对计算机多方位、高技能的人才,能够独挡一面,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培养的成果大多是只能担任基础性或维护性的工作,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岗位要求[1]。

第二,课程内容陈旧,不符合生产实际需要,比如:部分学校虽然也开设有网站建设课程,但是所用的开发语言仍然是已过时的asp,而目前社会上主流的开发语言是PHP等,教学内容不符合目前市场的生产需求。

第三,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每一种课程学习不够深入,学生只能达到了解一门课程的程度,而不是达到掌握一门课程的程度。计算机应用专业需要长时间的不断钻研,去练习巩固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技能,盲目的增加课程种类而牺牲每一门课程的课时,学生根本无法达到掌握课程技能的目标。

第四,实训课时不足,实训设备落后,影响教学目的达成。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去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只有经过自身去实践,才能够真正了解技能的知识结构,从而掌握操作技能,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训课时并不多,而且实训设备与社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差距甚远,教学目的难以达成。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模式调整建议

根据上述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专业培养模式,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向导:

第一,安排计算机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生产实践,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换代非常的迅速,只有安排教师到一线企业,教师才能够了解专业在实际生产运作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自身的知识库才能够得到最彻底的更新,从而相应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更新课程授课内容。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师徒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操作性极强的专业,通过让老师傅带领他们参与生产实践,他们才能够最真实的体会到本专业工作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学习本专业后应当掌握什么知识技能,这样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加强与企业的交流,让更多的企业了解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学生的技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后,校方可推荐优秀学员直接留在企业进行就业,从而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第三,针对社会主流技术调整课程设置,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接轨,做到加大实训设备采购力度,完善实训设备,让学生的实践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社会生产,努力达成学生毕业后能拥有一技之长的标准。

第四,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的毕业生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也能够独当一面,岗位适应性强,这样的人才无论到哪,都能成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强硬的优秀职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教师知识库更新,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优选之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要想在社会大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掌握一门以上过硬的技术,具有突出技能的学生才会被社会所青睐,为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模式,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向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师资力量,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潘巧书.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J].教育信息化・应用研发.

作者简介 :余乃钊(1987-),男,广西桂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

上一篇:玉米生产者补贴对黑龙江的影响及建议 下一篇: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