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业务“点刹车”

时间:2022-08-22 09:03:20

银保业务“点刹车”

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利用强制手段把银保市场过快的增速降下来。

“软着陆”这个曾频繁出现在中国“经济辞典”中的词这次用到了保险业的身上。

盘点一下保险业上半年的“战绩”着实让不少人吃了一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18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寿险业保费收入约4319亿元,同比增幅约为64%。其中,银保业务收入占到保费收入的一半,通过银行保险渠道销售的保费增长超过了140%。

过分追求保费规模的扩大是中国保险业的顽疾。银保渠道的过分增长隐含着风险。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认为,上半年保费的剧增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增势不健康的一面已经开始显现。“未来4个月银保业务要踩刹车”。

中报背后的玄机

近日,中国保险业两巨头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相继公布了自己的中报。

中国平安的中报显示,在其72.1亿元的净利润中,有61.8亿元来自人身险业务,占比达到84.5%。银保业务的增幅虽然落后于中国人寿和太保,但也达到了76%。前6月实现692.28亿元的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8.5%,但受投资收益缩水的拖累其净利润仅为73.10亿元,下降12.2%。

而中国人寿受投资拖累,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中报显示,公司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为1820.63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50.06%;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7.72亿元,较2007年同期减少36.16%。

两大巨头的中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这样一个现实;受今年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股市的长期低迷,原本投资资本市场的资金回流银行,银行出于银根紧缩和规避风险的考虑,也乐于与保险公司合作,银保业务的激增由此而来。

据了解,一直以来,银行以及邮政渠道是保险公司眼中的“香饽饽”,目前,在寿险保单的销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银行、邮政渠道销售出去的。

监管层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邮实现保费收入411.6亿元,同比增长100.3%,银保业务量占到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33.9%,占整个保险行业销售业绩的25.7%。

“几十家寿险、产险公司,上百款的不同险种的保险产品,却要来分享仅有的几家银行渠道,问题就出现了。”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庹国柱教授表示。“在这种渠道不对等,以及险企盲目追求保费增长的情况下,险企通过或明或暗的手段不断加码费率,争取银保渠道,在业内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

据了解,目前,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有投连险、万能险以及分红险等险种,但是从付费方式上看,以趸交(即一次性缴清)为主。按照趸交来说,同样一款产品,由保险人签单的佣金在百分之二三左右,而通过银保渠道,产生的费率成本则在5%至6%左右,远远高于前者。

面对这种局面,监管部门也显得有些无奈。合同面上的比较好管,但是底下那些变相的费用,监管层就是管也是力不从心。因此,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令银保业务的降温。在8月20日召开的寿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明确提出未来4个月银保业务要“踩刹车”。

风险隐现

银保业务的激增最可能的风险就是对保险偿付能力的影响。事实上,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已经引起高层的重大关注。在不久前保监会二季度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袁力就表示,某些保险公司可能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未及时补充资本金、业务发展较快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

保险结算利率偏高以及投资收益的下降甚至负增长已经成为目前保险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从多家保险公司公布的上半年万能险结算利率来看,今年年初,万能险结算利率开始走高,2月份中国人寿、中英人寿分别将结算利率调高到6%以上,中国人寿年内最高值达到6.05%,中国平安万能险结算利率也在5月份攀升至6%。

此外,中美大都会终身寿险7月结算利率为4.15%,较6月的4.10%略有调高,而平安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则继续维持原利率不变。如平安个人银行万能保险结算利率为6.00%,且连续三个月维持该水平,太平人寿万能险则连续7个月维持5.00%的利率水平不变。

在所查询的30多个万能险账户中,利率大多数分布在4%~5.8%。虽然由于股市等投资市场的调整,部分公司的结算利率出现小幅下调,如新华人寿得意理财两全保险(万能型)7月结算利率为5.25%,比6月5.35%下降了0.1%,7月中英人寿结算利率下降到5.7%,下降0.3%。但这个结算费率仍然比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4.14%要高出很多。

而目前保险资金的收益无非是银行存款、资本市场投资、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随着股市的走熊,保险资金无法从股市获得“再生产”的超额收益,那么在支付固定收益利率之后,出现支付亏损就成为必然。

保险专家郝演苏分析,今年上半年寿险业大概增长了65%左右,而79%的寿险业务分别是分红型产品和理财型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资本市场回流的资金,但是这种业务是占用偿付能力的,如果今年下半年中国股市没什么好转的话,对寿险业的压力非常之大。今年上半年有上千亿保险资金从股市撤离,这说明保险业对资本市场也是不看好的。而且理财产品的保障功能价值是很低的,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盲目地扮演了民间资本避风港的角色,这是很可怕的。

郝演苏认为,资本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保险业不能背大势而走,因为你没有办法扭转这样的市场局面,资本市场回流到银行的资金,变成了保险的收入,这个时候银行是双赢的,一方面银行获得了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所谓的贷差,而这个包袱被保险业背下来了,因为这类产品的价值是很低的,这个产品比重越大对保险行业越不好。

郝演苏表示,“保险公司应该学会在市场好的时候扩张,适当的时候收缩一下或者择机选择适当的产品,这样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就会把握得游刃有余。”

上一篇:税收优惠悬念困扰年金市场 下一篇:泛华导师胡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