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悬念困扰年金市场

时间:2022-09-30 03:07:25

税收优惠悬念困扰年金市场

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在国家宏观层面、政策制度上还存在着诸如“税收优惠”政策等亟待研究解决的困难,政策法规体系很多细节尚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企业年金覆盖面狭窄

从2003年底开始,辽宁省率先在全国进行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运营试点。并与2004年8月28日,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完成了辽宁省直属70家企业积存年金,向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移交的签署工作,被业界喻为“中国年金第一单”。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运营开始走向正轨。

截止2007年底,全国已有3万多家企业通过市场化规范运作建立了企业年金,基金总规模已经接近1500亿元,并且保持了较高的投资收益率的业绩,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上述成绩在诸如政策、市场等因素尚不完善的市场初级阶段,可谓成绩斐然。

尽管如此,面对国内万亿的年金市场空间,这仅仅能算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出了第一步”。我们也必须理性的看到,当前,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在国家宏观层面、政策制度上还存在着诸如“税收优惠”政策等亟待研究解决的困难,政策法规体系很多细节尚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数据显示,目前在企业年金上最舍得花钱的主要是电力、IT、石油、电信、银行、证券等高收入行业。据中国人寿的统计数字显示,单是在金融行业收获的企业年金就占了业内总量的30%左右。平安保险公司则称,已收入囊中的众多企业中,IT和电信等行业占绝大部分,比如中国移动。但购买企业年金最多的要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而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不大。

再有数据,截止2007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107万人,而同期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约1000万人左右,占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还不到5%。而在年金市场成熟的国家,60%以上的企业都会有年金计划。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面还相当小,距离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无论是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是具有年金管理资质的经营机构,大力推进企业年金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4%的税收优惠有待提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唐霁松日前在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企业年金与退休生活座谈会”上表示,现阶段如何将企业年金制度向前推进,现在的确还面临一些政策的难点和盲点。

其中,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问题,随着企业年金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从辽宁省率先在全国进行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运营试点开始至今,我国大部分省市出台了与企业年金相关的税收政策,可列入成本的比例从4%到12.5%不等。但总的来看,并没有形成全面、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因此,来自学术界、监管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企业界,关于进一步加大税优比例及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急切。

“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有的企业虽然效益不错,但因为没有税收优惠,宁愿直接给员工发奖金。”太平洋人寿一位分公司总经理称。

税收优惠制度的政策依据,是在2000年国务院42号文中出具了关于4%税前列支的规定。而从各地区企业年金市场实践来看,尽管国家明确对企业缴费4%以内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但在实际中各地有不同标准。如湖北和江苏规定12.5%的比例可以在税前列入成本,山西为8.33%,安徽、浙江、云南为5%。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等大部分省为4%,由此可见差异很大,不够规范。

对此,今年2月,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34号文件)中规定,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中列支。企业缴费总额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业负担,企业应当从职工个人工资中扣缴。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型国企的缴费额度。不过,此次全国统一税收优惠政策的做法,改善了各省制定因税收优惠比例不同,出现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较混乱的局面。

但是,4%的税优比例与一些发达国家高达10%~30%的税收优惠政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而4%对企业而言优惠比较低,目前个人缴费无优惠。这也致使很多企业对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并不感兴趣,再加之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年金的政策和其具有的功能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各经营机构开展业务的难度系数自然可想而知。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的政协提案上详细说明,我国目前有关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仅限于缴费阶段,而没有涉及投资和待遇领取阶段,税收优惠也仅仅限于企业缴费,对个人缴费没有规定。

泰康养老董事长马云也表示,按照国际经验,针对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第二支柱养老体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尽快出台针对个人的税优政策,也对企业年金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尽管税收优惠悬念困扰着企业年金市场,但各机构面对万亿的年金市场空间,面对国家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宏观政策,都十分清楚,无论怎么说企业年金的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是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越是能够考量年金管理机构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肯定讲,企业年金市场博弈需要真功大的时代已经来临。

据透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专门设立有关部门,打理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显示呼吁多时的税优进程有望大大向前推进。

上一篇:投连险还原 下一篇:银保业务“点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