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

时间:2022-08-22 07:17:56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辽阳111000)【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康复;ADL【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50-01 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200例均经临床及头部CT、MRI确诊,首次发病平均病程7天,年龄35-76岁,神志清醒,排除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严重心、肝、肺、肾功能或智能障碍及治疗中死亡者。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康复组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63岁;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5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24小时后增加康复训练,(1)卧床期:注意摆放和良肢位摆放,避免异常模式;于患侧肩胛骨下置棉垫,膝关节下及足底置枕头,使膝、足关节保持功能位;用健手帮助患肢被动运动,先取健侧卧位,健肢勾于患肢下,并将其移至床缘外,再用健肘及掌支撑直至坐起;进行躯干和骨盆控制训练,再行坐位重心转移训练。(2)非卧床期:坐站转换,躯干伸展前倾,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头、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抬臀、髋、膝,站立;站立平衡训练,重心先放健侧下肢,然后逐渐转移至患侧下肢;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立位平衡达2、3级及患肢负重达身体重量1/2-2/3时即可行前后、横向迈步,上下楼梯时要双足不同时在同一楼梯上支撑。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完成ADL的训练。于治疗前24小时和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和Barthel(BI)评定。结果康复组上肢FMA评分由治疗前的(13±8)分增加到治疗后的(30±7)分,下肢FMA评分由治疗前的(31±10)分增加到治疗后的(62±7)分,BI由治疗前的(40±15)增加到治疗后的(75±9)分;对照组 上肢FMA评分由治疗前的(14±8)增加到治疗后的(19±8)分,下肢FMA评分由治疗前的(31±7)增加到(41±10)分,BI由治疗前的(38±15)增加到治疗后的(50±21)分。两组治疗前FMA评分和B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康复组FMA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要提高患肢恢复程度并使患者适应环境与独立生活,功能训练极为重要。早期康复训练能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尚存活的脑细胞,进而促使脑梗死患者康复。康复训练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前3个月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本文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取得明显疗效,也证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积极意义。参考文献[1]李华高,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国康复,2004,19(5):288-289[2]屈晓红,方思羽,高波庭,等,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康复,2003,18(1):48-48

上一篇: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风险管理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