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已识愁滋味

时间:2022-08-22 06:15:08

少年已识愁滋味

他们喜欢哈里・波特和黄毛狄多福,爱吃五彩缤纷的麻辣糖果,听的音乐是饶舌说唱(HIP―HOP),追捧的歌手来自电视节目《明星学园》,玩的娃娃是与芭比娃娃后浪赶前浪的贝兹娃娃,最着迷的是电子游戏。

这些孩子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害怕什么?什么让他们开心?说到底,他们跟自己的父母在同样大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世界日新月异,今日的社会跟30年前全然不同,为什么孩子们就不可以有不一样的表现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法国《观点》周刊与青少年问题研究机构合作,在全国各阶层6岁―10岁的孩子当中进行了独家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孩子们的心声发人深省。

想当有钱人

最令人吃惊的是,当人们让这些小人精许三个愿望的时候,他们多数人的第一个回应竟然就是:要当有钱人!心理学家认为,不应该以我们大人的眼光来解读这个回答。对孩子们来说,做有钱人的概念实际上是免于贫困、有安全感。“我想要有钱,这样就能保证身体好。”玛埃尔如是说。“如果我中了大奖,我要买一座大房子,好多好多好吃的。”宝丽娜说。“我要供自己上学。”一间乡村小学的学生们这样回答。

对财富的祈望背后,也隐藏着由父母的窘境引起的焦虑。今天的父母跟孩子无所不谈,当然不会掩饰自己对金钱的忧虑,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当富人的愿望。不过他们也跟以前的孩子们一样,希望养一个宠物,梦想有一屋子的玩具,或者掌握魔法。今天的孩子既了解现实生活里的困难,又仍保有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有的种种梦想。

电视引领的一代

从孩子们自己选择的榜样中,同样可以看到令人吃惊的成熟与童真的混合。父母仍然是偶像,男孩更是特别崇拜自己的爸爸,紧跟其后的就是哈里・波特和齐达内。女孩们则更多地选择电视里的偶像和歌星。

这样的观点也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调查中找到佐证。那时的孩子就已经深受影视人物的影响,男孩一律想当佐罗。女孩则要做碧姬・巴铎,可是现在来看,他们并没有就此变成蒙面侠客或是香艳女星。

现在,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少儿频道。他们酷爱电视节目。根据调查,85%的5岁―7岁和90%的8岁―10岁的小孩看过至少一档诸如《明星学园》《风流人物》或者《恐惧因素》这样的真人秀节目。孩子越小越会为这些娱乐节目着迷,再大一些的孩子就更有批判精神。

在调查表的“未来职业”一栏里,虽说仍有孩子选择消防队员或者小学老师这些传统的理想职业,但有1/3强的小学生想长大了当歌星。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些孩子眼见自己的父母被明星制所吸引,便会想:“想要爸妈高兴就必须上电视。”

父母离异的创伤

家庭破裂是一个困扰孩子的大问题。专家建议老师对有这方面问题的孩子网开一面,特别减轻他们的周末作业。他们说,对一个每两星期才有机会见一次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孩子来说,周一在课堂上背不出古诗没什么大不了的。在重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承受着怎样的心灵创伤?童话里的幸福结局“他们结婚了,过着幸福的生活,儿女绕膝……”从来经不起与残酷现实的对照,这些孩子过早地尝到了生活苦涩的一面。

懵懵懂懂的男孩女孩

“我不会着急结婚,我要先找一个同居伴侣看看是否合得来。”10岁的女孩诺米这样说。“要是我,试验没有三四年可不行。”阿来西娅想得更周到。这些大小姐的如意郎君是什么样子呢?在大量的谈话之后,我们可以为他画出这样的形象:“他必须是75%的英俊、诚实、善解风情、聪明伶俐―――就是说不能显得傻乎乎,不能爱打架。在学校餐厅排队加塞绝对不可以。”看起来,这样的白马王子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操场上还真是难找。

“男孩子成天只想着哈里・波特,就知道踢足球。”玛埃尔不客气地说。“他们很讨厌,满嘴粗话。”诺米为她补充道,男孩子们听到这儿,心该凉透了!不过,他们给女孩画的像也不好到哪里。“她们招人烦,个子太高,动不动就发脾气,一点都不可爱。”鲁迪说道,那他们心目中的女友是什么样子呢?“美丽、聪明、功课好,跟人相处很懂礼貌。”9岁的迪朗说出自己的秘密。在这个年龄,孩子们正处于性意识萌动的阶段,这种萌动成为学习与认知的动力。

然而萌芽期好像已经大大缩短了,有多少小学老师曾截获火辣辣情话的小纸条,又有多少老师没收过在书包里查获的诸如《黄毛狄多福之性指南》这样的畅销书!而这本面向11岁―13岁小读者的详细手册却在9岁―10岁的孩子们当中火了起来。据老师们讲,书上很多地方出现了裤裆、小,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这意味着孩子们面对性问题的焦虑。

女孩子们还学会了搔首弄姿。这些还没发育完全的小狐狸精,轻轻扇动纤长魅惑的双睫,穿着迷你裙,满脑子想着要像大人一样化妆,穿长筒袜。化妆品公司敏锐地抓住了商机,超市的货架上出现了尺码标明XXS的小丫头长筒袜。家长们可以禁止孩子这样的穿着,或者宽容地允许,但不忘提醒她们不过是玩玩,不要当真。然而也有家长真是很得意自己的掌上明珠这样惹火的装扮。“把女儿打扮成这个样子会让妈妈觉得自己面上增光。”一个老师解释说,“一个招眼的孩子也成了一个成功女人的法宝”。

“日理万机”的小学生

孩子们不但要招人爱,还要功力超凡:班级第一,门门优秀。

自怀胎始,妈妈就给肚里的“孩子”听莫扎特,培养他的音乐素养;吃稀奇古怪的异国食品,发展他的味觉;有人甚至给六个月大的胎儿上外语课!

糟糕的是节奏还在加快,小学生的日程安排赶得上日理万机的国务活动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法国小学生每周平均要参加三个校外补习班;运动班、钢琴课……不一而足。做家长的总是害怕孩子的任何才能被埋没,到头来,一个个小脑袋被灌得满满的。“近些年来,我听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说自己很笨。”一位校长说。“家长首先要为此负责,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从末如此强烈。”

更喜欢爷爷奶奶

孩子从此失去了闲暇,没有了梦想的时间。然而,正是在这些宝贵的休息、玩耍当中,他们才能够消化日间学到的东西。在这里,祖父母的作用非常关键,孩子们在他们身边才终于可以休息。因此,祖父母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如果我有办法,我要把爷爷奶奶变回去,让他们年轻20岁,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快8周岁的玛蒂尔德悄悄说。

不能成功的忧虑

不能获得成功成为孩子们一种新的越来越严重的恐惧,经常有孩子被父母带着去找儿童心理专家,向他们吐露不能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的担忧。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梦想长大以后当律师,现在就已经在为将来能否胜任这个职业而忧心忡忡。于是,为了从家长冀望的重压下解脱,孩子们在另类英雄的世界里寻求逃避:哈里・波特是班里很平常的学生,狄多福是个害群之马,汤姆和娜娜学习上的能力赶不上干坏事的本领……

渴望安宁

就在家长们找不着北的时候,孩子们需要的是宁静与平和。当大人让他们画出自己想象中理想生活环境的时候,他们的画中流露的正是这样的渴望。他们首先是要在一个温暖和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寻找放松和安宁。自然环境被他们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这种保护地球的意识并非今天才有,但黑潮等生态灾难怵目惊心的新闻报道使它得到了强化。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无不与环保相关。一家儿童日报的主编说:“我们总是在重复熊猫或者海豚的选题时犹豫不决,惟恐孩子们看腻了。事实证明我们多虑了。这类文章每回都获得巨大成功。”孩子们梦想的地方,要么是在海边,要么是在荒岛,要么是在乡村。这显示出他们逃脱社会生活的压力以及学校暴力的愿望。

不学大人样

日程过于繁忙,担心不能达到别人的要求和期望,害怕被暴力侵犯……所有这些心事都像极了成年人的所想。而且事实上,我们难道不是已经常常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吗?

这些挺把自己当回事的孩子会一本正经地叫住准备出门的父亲或母亲:“你几点回家?”他们会批评父母抽烟太多,开车太快。“我甚至曾听到一个孩子建议爸爸向老板要求加薪,因为他觉得爸爸没有得到应有的酬报!”一位写过多本儿童心理学家专著的专家说。

我们构筑了在我们的父母看来令人眩晕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将会按照另外的图样来开创他们的世界。根据对1125个孩子的调查,当今的孩子有57%最信任科学家和工程师,相信他们能够让明天的世界更加美好,换句话说,这些小家伙觉得自己跟今天的大人会不一样……

孩子们自己去想象未来的世界吧!

顺子摘自《世界博览》

上一篇:如何说再见 下一篇:我忙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