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导向下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

时间:2022-08-22 04:54:47

区域经济一体化导向下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

摘 要: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比较落后,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诸多问题:农产品流通不畅,商品转化率较低;供应链节点各组织载体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导向下,为使农产品供应链更加合理化,本文提出了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整合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基于核心龙头企业的整合、基于中心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空间布局规划两种模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整合

为有效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整合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区域经济一体化导向下整合农产品供应链的实质就是扩大农产品的区域市场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各地区优势都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从而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合理的分工,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分工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打破地域间经济壁垒和行政壁垒,实现不同区域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分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供求的无缝对接,改善物流效率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从而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必要性

一方面,农产品生产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供应链的整合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大市场化,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农产品在不同地区的流通消费,而且有利于供应链内部各个组织的分工协作。区域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可实现区域内各个地区间的资源、信息、人才、技术以及政策的共享,通过整合供应链更好地促进农产品流通,实行区域一体化和综合化发展战略。其次,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可解决农产品产销失衡和优化农业产业的资源配置。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农产品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现象交替出现,造成严重的产销失衡。整合供应链可实现各个主体间的资源共享和提高供应链内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1.2可行性

首先,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由于不同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各地主要农产品也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发挥各地优势产业并实现产业互补并可有效实现供应链的功能拓展。其次,区域农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也为区域合作导向下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提供了政策保障。

2.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2.1农产品流通不畅,商品转化率低

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复杂,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历多道环节,包括收购、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等。众多的流通环节割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关系,同时也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各个地方虽然为运输和销售农产品开辟了绿色通道,但陈旧的农产品流通手段效率很低,很少应用商流和物流分离的现代流通理念(如O2O模式),农产品流通效率难以提高。

2.2供应链节点各组织载体间的关系有待完善

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需要各方面相互协调和信任的有机整体。然而当前供应链各组织之间关系较松散,表现出只是简单地买卖关系,没有将供应链看做一个合作的整体,而各自为政、仅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比如,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模式中,农民和企业之间虽然建立了供销关系,但企业经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进行压价收购,损害农民的利益。

2.3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低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发展不健全,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以及农户和企业之间信息的获取与共享较困难。农产品供应链从生产到流通、消费每个环节都涉及大量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比如检验检测信息、当前价格信息、价格预测信息、产品质量标准信息、农业新闻及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等。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信息标准等问题,导致流通主体对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不畅,使农产品的流通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3.区域经济一体化导向下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思路

3.1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框架的构建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导向下,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可通过以下途径展开:首先,在明确农产品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供应链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探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途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一是从核心龙头企业的视角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二是从中心地区的角度实现对农产品流通空间布局的优化。

3.2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模式

(一)基于核心龙头企业的整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通过建立区域共同市场,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的地区分工。基于此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供应链,就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对其上游和下游组织进行整合,使整个经济体中各个组织有着专业的分工和紧密的合作。核心龙头企业在整个区域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拥有较大势力,对整个供应链体统具有较大影响力。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供应链使其发挥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市场范围,使更大区域范围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者,使其农产品加工制品供销到更大的区域市场,从而形成农产品区域共同市场。

(二)基于中心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空间布局规划

1. 增强中心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心地区具有完备的农产品流通所需的物流基础设施、有先进的加工企业、大规模专业化的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等优势。以中心地区为核心调整区域内各地区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功能,从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竞争优势、发展潜力等方面考虑,来合理地安排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优势中心地区要积极、充分地发挥其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头作用,而周围地区则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薄弱环节、巩固优势环节,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2. 供应链节点空间布局规划

合理的规划供农产品应链节点,可以大大优化整合大型市场的空间布局,从而建立统领区域的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比如针对农户和加工企业两者处于的节点来说,加工企业建立在农产品产地附近的地方会更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产地批发市场建立在郊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周围,销地批发市场建立在中心城区,这样对生产者外销和对消费者需求都提供了方便。

3.3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有效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整合,还需要解决许多现实问题:首先,政府要提供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建设以及供应链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的建设,通过财政拨款建立农产品流通专项基金。其次,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规范、提供标准监督、消除非贸易壁垒等,对区域内实行统一政策、对农产品区域流通实行绿色通道,对于各地建立规划农产品物流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给予扶植政策或税收优惠和农业信贷政策。(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朱长宁.大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对策探讨[J].价格月刊,2013(1):73-76.

[2] 刘阳.供应链一体化导向下农产品物流整合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3(5):51-53.

[3] 刘江鹏.基于供应链整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2):89-91.

[4] 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2013(7):33-35.

[5] 杨蕾.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理论框架构建[J].农业经济,2012(17):205-209.

[6] 曹高明.我国农产品物流协调发展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3(4):16-18.

上一篇:论述我厂信息系统虚拟化应用 下一篇:基于S7―200 PLC的原油自动装车控制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