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旧固定资产财务处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8-22 03:25:32

谈谈旧固定资产财务处理的几个问题

摘要:本文对企业在旧固定资产取得、后续计量和处置各环节遇到的入账价值确认、折旧计算和应纳流转税等财务处理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规避税务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旧固定资产 入账价值 折旧计算 流转税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常会遇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取得、持有、处置等交易或事项,但由于会计人员对旧固定资产的当前状况及价值、未来可使用年限等无法做出专业判断和合理估计,因此实务操作中,对旧固定资产的取得、后续计量和处置过程中相关问题存在疑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解决方法。

一、取得旧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问题

企业取得旧固定资产的方式有多种:收到对方旧固定资产抵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直接购入、接受旧固定资产投资、接受旧固定资产捐赠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上述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即初始价值确认有相关规定,但是除向生产厂商购入新固定资产有明确的价格之外,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无论新旧,企业都面临一个初始价值如何确认的问题,即在交易时点确认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参考依据是什么。新固定资产可以参考同类市场售价,在此不做深入讨论,而对取得的旧固定资产如何确定初始入账价值,分以下两种方法解决。

一种方法是交易双方通过资产评估,以旧固定资产的评估净值为基础达成交易,从而以交易价格作为初始入账价值,这种方法较为常见。例如为做大做强主业而将附属业务和资产有偿转让给其他企业,转让方的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可能会脱离市场价;再如为提高设备设施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一些住宅小区公用设施如电力设施、供水加压设施等无偿转让给特定的企业。在这些情况下,受让方会联合转让方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净值直接作为交易价格或作为交易价格谈判的基础,以此作为初始入账价值。

另一种方法应用于不需进行资产评估或者资产评估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例如,受让、盘盈或接受捐赠的旧固定资产预计价值非常小,可依据重要性原则,不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而是由交易双方或者本企业技术人员根据资产使用状况做出适当判断和估值,以此为基础达成交易价格,从而确定入账价值。

当企业取得的旧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确定后,即可借记“固定资产”科目,金额为各类方式确定的初始入账价值加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并不需要将旧固定资产以前的原值和累计折旧一并带入来反映该固定资产的价值,而是直接将旧固定资产的交易时点的价值作为新的原值入账,这也是该项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即折旧的基础。

二、取得的旧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即折旧问题

企业将取得的旧固定资产入账后,应进行后续计量,即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旧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应参照本企业同类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来设定,而使用寿命则需要依据每项旧固定资产不同情况来确定,这就给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对于取得的旧固定资产是依据资产评估净值为基础入账的情况,本文建议借用评估报告中的成新率及同类新资产使用寿命来预计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这种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合理可靠,符合会计估计的原则,在实务操作已经推荐使用,效果较好。

上述做法的基本假设前提是:资产评估报告中的成新率能够反映被评估资产的新旧程度,新旧程度与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成正比。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与旧固定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在全新时的使用寿命。通常采用企业以前年度购入的或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同类新资产的使用寿命即可,若企业或市场上无同类新资产,则可采用相似类型的新资产的使用寿命。其次,计算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同类(或相似类别)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成新率。对于不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而是由本企业技术人员根据资产使用状况作出适当判断和估值进行入账的情况,可以比照上述方法预计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确定了旧固定资产的残值率和使用寿命,企业就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计提折旧。

三、处置旧固定资产应纳流转税问题

与取得旧固定资产相比,处置旧固定资产还涉及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问题。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处置旧固定资产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问题:混淆应缴纳的流转税税种、忽略视同销售行为造成漏税、未了解减免税政策造成多缴纳税金。

在处置旧固定资产时,首先,需要区分处置的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以便于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处置的旧固定资产是不动产,即指不能移动,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例如建筑物或构筑物、其他土地附着物,需要缴纳营业税;若处置的是动产,即除不动产之外的资产,例如设备、车辆,需要缴纳增值税。其次,在处置旧固定资产时需确认该种处置方式是否属于视同销售行为,这一点在实务操作别容易被忽略。涉及流转税视同销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两个法规,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第四条规定了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主要包括代销、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投资、分配给股东、无偿赠送等;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2号)第五条规定了三种视同销售行为,主要包括无偿赠送、自建建筑物用于销售等。在实务中,销售是处置旧固定资产最主要的形式,最容易被忽略的视同销售行为有无偿捐赠、对外投资等,这应引起财务人员的特别关注,避免漏税。再次,应了解处置旧固定资产的免税事项,避免多缴纳税金。例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第一条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J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常法亮.固定资产评估价值入账与后续计量[J].财会月刊,2012,(8).

上一篇: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动因分析 下一篇:对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