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生产实习管理规范化探索

时间:2022-08-22 02:31:26

高职院校学生生产实习管理规范化探索

【摘 要】本文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生产实习管理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进行探索总结,根据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提出七项生产实习管理建议,为高职院校学生生产实习管理工作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实习管理;规范化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是国家对高职教育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方法。目前不同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习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生产实习只停留在学生生产劳动上,企业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开展,学生实习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面问题,一旦学生对生产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对学校的管理和企业的顺利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对学生生产实习及实习阶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取得实习、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现根据多次亲身经历管理本学院学生生产实习的经验,并结合本院的美的班、三水合成班、一汽大众实习、美泰实习等在不同的企业里学生实习的情况,从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和角度提出对学生生产实习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些措施。

一、动员阶段,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培养两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决定了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是不同于本科生培养的一个较大差别。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无疑是人才培养中操作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产管理相关的知识,印证、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良好的实习动员是实习成功的一半,特别是较大规模学生的实习。动员时要提高和强调参加实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知道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思路的基本要求就是校企合作,校企联动办学,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习任务。部分学生对实习定位不够准确,以为实习就是来上课、技术培训之类,在生产实习中,吃不了苦。高职学生对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动员阶段要在学生中大力宣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宣传帮助学生认识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习的任务和职责,明确实习的评价和考核要求。学生是参加实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实习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让学生明白高职学生以后的就业就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要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学会与企业员工和领导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要具有基层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明晰企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双方及时沟通、组织和协调

动员之前要对实习的企业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对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认识。学生的实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和要求,学院领导和带队教师也承担着对学生的安全及实习过程中学生管理的责任与义务。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管理方不仅要对学生的不可预知的疾病有深刻的认知,同时要具备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企业不同的生产实习岗位对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企业与学校进行积极的沟通,企业必须明确学生实习的岗位和身体素质要求,学校积极组织相关的体检,做到对实习学生负责,同时也对学校和企业负责,尽可能避免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企业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要求不一致而带来的对学生身体健康不利的影响。

此外,学生实习的报酬是学生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学生对此非常重视,学校对企业的工薪及发放情况、奖励情况要详尽了解,这是学校和企业提供给学生的重要信息,企业和学校要及时沟通,但学校进行组织动员时要注意策略,教师及相关领导不要对学生的工薪有任何的承诺和肯定的答复,企业的工薪是与企业本月的生产及企业本月的效益挂钩,学生的报酬是变动的,但为保证学生的利益,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与企业沟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取得劳动报酬的最低额的保证,并将它写入实习合同中。

企业实习环境不同于学校教学环境,少数学生存在工作时的意外伤害事件。此类事件经过调查发现,一类情况是学生工作时精力不够集中,另一类情况是企业违反安全操作的规程进行工业生产,如改变生产流程的速度,加大生产过程中对实习学生的劳动强度,设备运行的速度加快,实习学生工作强度大的情况下,有部分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个案。通过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实习学生的调查发现以上两种情况发生的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操作的规范,还要注意企业设备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做到事先动员,事中注意,事后总结。将各类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动员时再三强调和注意,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避免发生此类事件。另一方面,企业也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鉴于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企业或学校必须购买商业险中的意外伤害险,既保证了实习学生的利益,也可以避免学校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三、生产实习管理工作,校企合作,多方努力

学生实习这一教育教学环节是问题的多发期,由于角色、管理者、管理模式、学习任务、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个因素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往往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引发出很多问题和矛盾。由于刚离开校园,脱离熟悉已久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远离家人和亲戚朋友,部分学生感到十分不适应,一些参加实习的学生仍怀有浓厚的校园生活情结,少部分学生对新环境、新工作、新角色适应性较差,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因而特别需要带队教师多方面的指导和关心。另外,对学生反映的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工作困难、生活困难等,我们要及时掌握,及时与厂里、车间班组长、宿舍管理人员联系解决。

车间的班组长、工段长参与实习生的管理,特别是班组长应参与学生实习管理。班组长的参与不仅能使学生尽快胜任岗位工作,还有助于学生融入企业团队,学习企业文化。带队老师要一再叮嘱学生要服从班组长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学会在工作中如何与人相处和与人沟通,一定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和相互体谅,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虚心向他们请教,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起来才得心应手。其次,可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作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实习学生群体中建立党团组织,发挥党团员的模范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者的有力助手。同时通过实习学生干部,积极开展学生自治活动,注意工厂上班、下班安全,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通过多方努力,使实习学生得到工作、生活及思想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指导,帮助他们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实现实习环节的教育教学目标。

上一篇:行为导向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