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所得税与会计的关系

时间:2022-08-22 01:24:27

浅谈我国所得税与会计的关系

【文章摘要】

会计与税收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前提。但同时会计与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追求不同的目标,两者之间又存在必然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理论差异,以及环境对二者的影响,阐述了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之间相互分离的必然性;另外通过对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得出了二者之间的可协调之处,最后,对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协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会计准则;所得税法;所得税会计

1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关系

1.1 所得税对会计的影响

所得税对会计的依赖提高了会计的地位,推动了会计的发展。所得税的发展使会计程序和方法日趋完善,而且随着税法的不断改进,会计理论和学科得以不断丰富。虽然,会计对税收观念的借鉴,但税法原则和会计原则存在本质的差别,导致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的独立。

1.2 会计对所得税的影响

所得税只有在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够产生。会计技术的发展为所得税税基的确定提供了书面依据;企业持续经营为所得税的征收提供了时间基础。企业所得税在会计的支持下日趋完善,并在全球税收竞争中趋于协调。税法在修订时引入了会计理念,这不但促进了所得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税务会计和会计实务的协调。税法在借鉴会计理论和方法后,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2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

会计与税法属两个独立学科,在制度设计过程中遵循着不同的目标和原则,履行着不同的职能。两者不同的目标取向导致了会计与税法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2.1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的必然性

2.1.1二者目标不同

会计的目标是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财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企业管理层希望少纳税,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收益。而税法的目标是调节经济、促进公平竞争,促使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2二者核算基础和原则不同

会计准则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而税法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另外,会计与所得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也存在差异。市场中的企业是有着不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个体,为了客观地反映其经营业绩,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相同的会计业务采取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税法坚持法定原则,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以保证及时、足额地征税。

2.2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的可协调性

目前我国会计与税法过度分离的现状一方面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给会计核算也带来了不便。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我国的会计与税法应尽可能做出一些协调调整。

2.2.1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效益性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税法差异协调可简化目前复杂的财务报告环境,能大大降低企业管理者利用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对投资者进行误导或欺骗的动机。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成果,减少企业对盈余的操纵,

2.2.2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具体措施

(1)基本业务应当尽可能减少差异。在基本业务方面会计与所得税部门应建立一个协调机制,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进行沟通协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异,这样也能使双方减少一定的立法成本,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

(2)工资薪金及“三费”的扣除标准。在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工资、“三费”的扣除标准与会计准则有较大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如果能够全额扣除工资和有关费用,这样会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另外,工资等费用交由个人所得税进行调节,也更为合理。

(3)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政府应鼓励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进行捐赠,允许通过非盈利机构的公益性捐赠全额扣除,从而与会计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征管成本。

3 我国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上与国际所得税会计的演进基本一致,只是时间上相对较晚。我国于2006 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这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成果。该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引入了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等概念。但在引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我国应还需要与我国的经济环境契合,就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进行适度的协调,从而使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

4 我国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建议

4.1 开展会计与税法相互协调的理论研究,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法律体系

一般情况下,会计准则要先于税收法规调整,税收法规应该在制度层面上积极谋求与会计准则的协调;另一方面,会计准则要关注税收监管的信息要求,在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的协调中发挥会计对税收法规的信息支持作用。

4.2 改进和完善差异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了完整系统地反映差异的形成及纳税调整情况,企业应当增设必要的明细账和备查账,规范账簿记录。对差异的调整情况,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此外,还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差异的协调处理办法,改进我国现行的差异处理方式。

4.3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应当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职能,加大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正、并予以披露,或给予企业纳税辅导,以便堵塞偷漏税和虚假利润的渠道,从而达到通过中介机构的工作,为会计与税法的协调提供帮助。

5 小结

我国自2006年颁布一整套新会计准则以后,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使得我国的所得税与会计的差异也进一步拉大,所以,我们要对已有的差异进行协调,本文对二者差异的协调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同时也相信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会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最终建立一个与我国的国情相契合的所得税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罗琼.税务会计独立模式下我国所得税差异协调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9

[2]袁立科.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山东:东北财经大学,2008

[3]辛晓天.所得税会计与所得税纳税调整事项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

[4] Lillian Mills,Kaye Newbery William Trautman.2002.trends in Book—Tax income and Balance Sheet differences

上一篇: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成因及规避策略 下一篇:跨高速公路连续梁支架现浇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