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时间:2022-08-22 01:18:54

ICU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对我院ICU常见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合理制定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仪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革兰阳性球菌检出数量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70株、MSSA61株、MRSA40株、粪肠球菌29株、屎肠球菌1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SCNS)15株。结论:对ICU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掌握常见细菌耐药特点,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细菌耐药监测;治疗策略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77-02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在临床上日益突出。ICU为危重病人集中的地方,慢性病病,侵袭性诊疗操作,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存在。为细菌耐药高发病区。我们回顾总结2010-2012年我院ICU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从我院ICU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送检的痰、血、中段尿、粪、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1.2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ATCC25923, 粪肠球菌(EFA)ACTT33186.

1.3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采用国际标准琼脂两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测定MIC,根据不同菌种选择适宜培养基,采用多点接种仪定量接种细菌,根据所测每株MIC值,按照2002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规定的临界浓度,判定每株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计算出各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2010-2012年共收集痰、血、中段尿、粪、分泌物等标本1856份.分离病原菌97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42株,占76.10%:革兰阳性球菌233株,占23.89%.(见表1)

3讨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球菌构成中居第一位,共分离出319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30例,MRSA 检出率为40.75%,高于既往35.34%的检出水平。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球菌构成中居第二位,共检出20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162株,MRSCON的检出率为79.80较既往84.57%有所下降。MRSCON仅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较敏感,耐药率0%,对四环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40%-7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4.6%。虽然利福平抗菌活性较高,耐药率24.7%,但不能单独用于MRSCON的治疗,易产生耐药。

分离出MSCON41株,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20%,较既往

肠球菌对除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外的青霉素类和除头孢硫咪外的头孢菌素类、低浓度的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均天然耐药(100%),医生不应选择使用。当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敏感,肠球菌可以认为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都是敏感,可以选择这些药物进行治疗。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是非常罕见的菌株,我院目前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严重的肠球菌感染,如心内膜炎,需要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加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治疗。报告中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12.9%,氨苄西林耐药率4%,可以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药敏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80%,氨苄西林耐药在粪肠球菌罕见,但在屎肠球菌多见。 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13.7%) ,但较 2011年0%的耐药水平增高,从药敏结果来看可作为泌尿道感染治疗的首选,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60%,如用于泌尿道感染治疗时,需结合药敏结果选择。

当前ICU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严重,新药开发周期长,完全寄希望于新药的开发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当根据细菌监测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日常的诊疗中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以减缓或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aurian G ,Quale J M,Manikal V M, et al, Animicrlbial resistance in enterobacteriaceae in Brooklyn, NY :epidemioloqy and relation to antibiltic usage patterns, J Antimicrlb Chemiology,2000,45:895-898

[2]Babini G S,Livermore D M,Antimicrobial resestance amongst Klebsiellaapp,collected fromintensive care units in Southern and Western Europe in 1997-1998.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0,45:183-189.

[3]Shehabi A A, Mahafzah A , Baadran I, et al.High incidenc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clinical isolates to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 drug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Diagn Microbial Infect Dis,2000,36:53-56

上一篇:季羡林“翻译危机论”言说探析 下一篇:解读汪曾祺作品看中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