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时间:2022-05-16 07:59:0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5-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和积累,我自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我们小学的学生而言,要想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课文讲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

二、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

由于小学的学生知识面宰,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尤为困难。这样,就需要教师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长春版三年语文上册的《一张美丽的红枫叶》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都知道了,是小青蛙找书签的事。只要学生知道了这些,就已经对课文有些了解了。我还是很高兴的。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把学生四人为一组,要求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并自编自演,通过几组演出比较,是学生抓住了课文的关键:小青蛙看见一张美丽的红枫叶很喜欢,想把用它做书签,但是下面有一只小蜥蜴在睡午觉,没打扰,后来小蜥蜴给小青蛙找了一张更美丽的枫叶。最后学生终于认识课文的故事小动物之间的友情。从而达到了教育学生要真心的对待自己的朋友。因为“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就会收获无穷的快乐。

三、要讲究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不对,就可以从他发言的态度以及声音、回答问题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有些难度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回答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嘲笑,但我还是表扬了他,使他有了信心,逐渐的就敢回答问题了,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想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敢举手,那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他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另外,心理学家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自己的状态,会失去进取心的。因此,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著名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这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下一篇:巧训练,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