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十大杰出新闻人物樊纲

时间:2022-08-22 12:03:00

中国知青十大杰出新闻人物樊纲

儒雅谦和,书卷味浓,侃侃纵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时,他平和的言语之中不见指点江山的锋芒与激越,惟有他的眼神伴着隐藏其后的理性思索而明暗闪烁。

樊纲,中国知青、现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经济学界的“火爆”人物、著名经济学家。本刊记者有幸在他的办公室采访了他,探究他的知青生涯......

1969年9月,那是一个金黄时节,16岁的樊纲和北京15中30余名学生满怀激情乘火车抵达嫩江,然后转乘敞篷汽车一路颠簸抵达现黑河附近的锦河农场,编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1团37连。樊纲清楚地记得那是1969年9月10日晚,因为他10天后就满16周岁了。次日清早起床,当他知道四周是一片大荒原后,30多个男孩子抱头痛哭。哭完了,便开始伐木、开荒、种田,这一干就是6年,樊纲也从对一切充满新奇与刺激的少年,长成健壮青年。北大荒6年留给他最多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对农业中国有了真切深层的了解,对他日后从事经济学研究大有裨益,因为农村是中国经济的根。

在北大荒艰辛而漫长的劳作之余,日渐成熟的樊纲开始思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那是一段看不到未来的日子,他开始利用工余时间系统地研读苏联版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通史、近代史以及一些哲学书。他的文史底子就是那时打下的,也是从那时起对经济学开始感兴趣的。也是在北大荒,樊纲第一次搞起经济。当时兵团搞工分制度改革,樊纲和几个小战士觉得不合理,便给团部写信提出自己的建议,还赶到佳木斯兵团总部参加会议。他那时的见解还很幼稚,虽然他的建议没被采纳,但却是他首次涉足经济。

1978年,樊纲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198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期间的1985年到1987年,他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他曾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穿过莽莽荒原,当年的兵团战士已是今日的名人。樊纲笑言自己是个玩“虚”的人(指宏观经济研究),但聆听他用平白、理性的言语鞭辟入里分析当今中国经济形势,你分明能体味到这份“虚无”背后的真实厚重,蕴含着他20年潜心治学的凝重结晶。70年代,当社会给予个人选择余地极少之时,樊纲逆行于世,下乡插队;80年代,当出国潮涌之时,他却放弃留在美国的机会归国致力国内经济研究;9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抛出频频诱惑,给予国人前所未有的选择,樊纲却抛出“不选择也是选择”的惊世论点,甘心“留在庙里打坐”,致力经济学研究。

樊纲逆行于世,是因为他确切知晓自己定位几何。他说:“经济改革愈深入,机会就愈多,路子也愈走愈宽,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怦然心动的机会。但未来将是个专业化社会,一个人尤其要尽快确立自己的‘专业’,不能‘打一枪换个地方’,否则一个天才和一个庸才的结果是一样的……”樊纲,这位中国知青的新闻人物,国家经济把脉人,我们期望着他有更新更深的经济论点问世。

上一篇:创新先锋――索尼公司的经营之道 下一篇:情系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