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大学11年教职工死因分析

时间:2022-08-21 09:51:59

北京某大学11年教职工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4208(2007)23-0065-02

为了解北京某大学教职工死亡状况,我们对我校近1996年~2006年教职工死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此项调查对评价我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和医疗保健工作有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年我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死亡人数、死亡者姓名、性别、死亡年龄及死亡诊断来源于医学部医院保健科死亡登记资料,并逐例核实。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死亡原因按ICD-10标准分类[1]。统计学处理用u检验。

2结果

2.1死因构成分析1996~2006年11年我校教职工死亡人数为103人,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41人、心脏疾病21人、肺部疾病11人、脑血管疾病9人,这四种死因的死亡人数为82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9.61%,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9.81%、20.39%、10.68%、8.74%。死因顺位见表1与图1。

2.2 死因性别分布 11年中男性死亡73人,女性死亡30人,男性死亡占死因的70.87%,女性死亡占死因的29.13%,比例为2.43:1,男女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脑血管病,这四种死因年平均总死亡人数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分类死亡率见图2。

2.3 死因年龄分布 教职工死亡原因的年龄最小为36岁,最高为100岁。50岁以后死亡率逐渐上升,青年组死亡1人占死亡总数的0.97%,40~59岁死亡12人占死亡总数的11.65%,60~69岁死亡26人,占死亡总数的25.24%,死亡病例中以70~79岁死亡者为居多,死亡人数为42人,占死因的40.78%,心脏疾病死亡病例数从60岁后开始增多,死亡高峰在70~79岁年龄组,死亡人数8人,占死亡总数的7.77%。恶性肿瘤死亡年龄较其他死亡原因有所提前,40~49岁死亡2人,占死因的1.74%(见表2)。

2.4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恶性肿瘤60~69年龄段死亡11人,占死亡总数的10.68%,70~79年龄段死亡20人,占死亡总数的19.42%,70~79岁的死亡率高于60~69岁的。恶性肿瘤共计死亡人数为41人(男性29人,女性12人),男性占死亡总数的28.16%,女性占11.65%,男性是女性的2.41倍。恶性肿瘤前两位死因分别为肺癌16人,胃癌6人,死因分别占15.53%,5.83%。其余肿瘤为食道癌2人,脑癌4人,直肠癌3人,肝癌4人,胰癌4人,卵巢癌1人,甲状腺癌1人。白血病6人(男3人,女3人),占死因的5.83%。主要两种癌症死亡的性别分布为肺癌16人(男11人,女5人),胃癌6人(男5人,女1人)。

2.5 意外死亡原因 意外死亡6人,主要是自杀和车祸,自杀3人(男1人,女2人),车祸2人(男1人,女1人),他杀男1人。 文章内容:

3 讨论

我校1996~2006年教职工死亡原因分类构成与11年前的相比,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跃居第三位。白血病也有明显的上升。意外死亡率有所下降,已降至第五位。死亡主要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占全部死因的79.61%,恶性肿瘤居首位。传染病已不是危害教职工的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心脑血管、肺部疾病已构成威胁高校教职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因此教职工慢性病的防治是高校医疗保健的重要需求。有文献报道呼吸系统疾病是可以增加肺癌的发病的危险性,尤其是慢性之气管炎。吸烟和被动吸烟可以抑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精神压抑,受到精神创伤等因素对肺癌的危险度较大。

意外死亡的发生率有所下降,自杀女性多,应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卫生。前四位死因的结构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经统计学u检验P

近几年有上升趋势。尤其心脏疾病,肺癌、肠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多。但死亡年龄与十年前相比有所推后。心脏病死亡从60岁以后逐渐增多,脑血管病死亡主要见于70~79岁。

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卫生健康宣教,做好肿瘤高危人群和慢性病监测工作,使中老年教职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注意生活方式,乐观开朗,尤其是男性教职工应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降低癌症发生危险,应定期体格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慢性病,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平均寿命。

参 考 文 献

[1] 最新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冯秀娟:4525例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6(24).3335-336

(收稿日期:2007-10-21)

上一篇:提升执行力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泰安血站医护人员手污染细菌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