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血站医护人员手污染细菌情况调查

时间:2022-10-27 10:19:42

泰安血站医护人员手污染细菌情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5.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4208(2007)23-0064-02

为了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质控科在采供血各环节中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控制细菌污染,为此,笔者对30名医护人员手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我站采血护士及检验人员各15名进行手部细菌菌落数检测,把这30名人员分成A和B两组,A组为采血护士,B组为检验人员,分别在消毒前和消毒后用消毒毛巾和碘伏擦手采样检测。

1.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5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cm2计算。

1.3检测方法将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洗管吸取1.0 ml待检样品,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内,置(35±2)℃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后,计数菌落数。公式如下:

细菌总数(cfu/cm2)=

1.4结果判定检测结果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4.1规定,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手部细菌总数≤5 cfu/cm2,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结果

结果见表1、2。

3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采血护士、检验人员消毒手前、后细菌菌落数有明显差别(P<0.05),见表1。可见,经手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采供血工作中,采血护士保持手的卫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Ⅰ、Ⅱ类人员在采血时手部菌落数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手的卫生标准≤5 cfu/cm2。

在消毒后经检测菌落数明显减少,但是还存在一定量的细菌,如果采血护士和检验人员不消毒手就在献血者肘部触摸血管,极易传播细菌,因此在保证从血管到血管的输血链条中,最大限度减少细菌污染导致的严重或致命的后果,采血护士应消毒完双手后再去采血。检验人员在为献血者从静脉抽取血样之前,一定要清洗好双手,从表2中看出用消毒毛巾擦手和用5000 g/L碘伏擦手有明显的消毒效果,两者之间差别不是很大。

在实际工作中,采血护士和检验人员不可能每采完一个献血者就进行洗手,为解决此问题,本站要求采血护士和检验人员每采完一位献血者,用新洁尔灭消毒过的小毛巾擦拭双手,做到一人一巾,所用毛巾每天消毒。从使用情况看,用碘伏擦双手后晾干再采血,比较方便,但是碘伏每周要更换2次,盛碘伏的器皿每周灭菌2次,质控科定期检测碘伏消毒液中的菌落数,从而提高采血安全性。

(收稿日期:2007-10-21)

上一篇:北京某大学11年教职工死因分析 下一篇:我国部分省(市)健康体检机构现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