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受教育者

时间:2022-08-21 09:46:39

浅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受教育者

(1.山西大同大学 物电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山西大同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摘 要】当代高校教育侧重单向灌输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受教育者的作用,这不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受教育者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元化倾向、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低下、知识经济对个体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等让我们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受教育者,以整体性为原则尊重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并进行创新教育和科技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接受和使用“内省”,达到“慎独”的境界。

【关键词】受教育者;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经济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人的主体意识。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拓宽了发展的空间。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其他人格教育就会产生片面性,这种片面性会导致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迹,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可是,近几年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加强,但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尚处在探索阶段,也在于我们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没有突出受教育者的作用。为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对象

确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对象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提。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对象的具体内容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综合教育的实践;又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界定也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它以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对象;也有人认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但不管这两种理论的观点哪一种更为合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仍应该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必将涉及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的关系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教育者主体说”,表现为“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把受教育者放在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没有对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作用。

二、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受教育者的原因

(一)受教育者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元化倾向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整体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也要根据个体差异针对性的教育。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空间,但由于受教育者个体本身具有很大的差异,使他们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且如今的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就业基本上已经走向了市场化。过去那种按名额决定,由学校分配的模式已经成为历史,使学生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和现实要求他们直面人生,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处理生活中的磨难和障碍。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受教育者顺利渡过这一关,就要强调受教育者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忽视受教育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本主义者罗杰斯曾说过:“我不赞同十分流行的观念,即人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假如不加控制,他的冲动将导致他人和自己的毁灭。”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失误就是把受教育者看作是非理性的,对他们进行强有力的外力作用进行强制或灌输,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召力,忽视了个体的尊严、自由和主动性,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体本身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高度的现代化大工业又使许多人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由于全球化状况的实现,各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影响每个人的灵魂,即使道德丧失的普通人的行为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或全球的利益。因此,传统的那种完善无视受教育者的存在,“抬起头念书,板下脸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了时代的挑战。另外,随着国外办学机构在华的增加,加上大量的教育边缘产业如仪器、设备、图书、软件如潮水般的涌入我国。这些都为个体本身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受教育者的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知识、科技、信息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知识、科技、信息总以人为载体,人不仅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也是道德的主体。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实际状况将关系到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作用。

(一)以整体性为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使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统一,力求达到受教育者心理结构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保证教育影响的时空连续性和一致性,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有利的发展。

整体性原则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多因素、多层次的结构形成的系统。置身于这一系统中的受教育者,既有相互间共同的志向、兴趣、性格、爱好和背景,也有个体间的很大的差异。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这一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当这一系统比较完善时,系统的作用就会发挥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当这一系统是不完善的,那么就会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发展。

(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是人,人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要改进教育方法,由过去的控制性转变为激励性,并要热情服务于受教育者,满足受教育者的合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天职不是挑别人的毛病,而要发扬别人的长处,克服别人消极和反面的因素。要正确理解“人的属性”和“人的思想”。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只有那些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的能动性。同时,“人的思想”是在感性材料积累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如今很多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就“思想”分析思想,不仅犯了主观性、片面性的错误,而且以“现代学生难管”为结论。因此,尊重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他们,也有利于使他们主动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也会摒弃原来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最终做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入理、入情、入境的完美效果。

(三)进行创新教育和科技道德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掌握和运用高科技并抵御高科技犯罪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如今的受教育者将是高科技发展中的主体,因而必须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和科技道德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部分。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性智力。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首位,科技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利用高科技犯罪将对国家、社会、人民带来更大、更广的危害。

(四)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内省”和“慎独”为目的

所谓“内省”,指自己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扫除邪恶不好的东西,保留善的东西,就是要去恶存善。内省的修养方法,是一种自我锻炼的修养方法。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断清洗、克服错误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对一切错误的道德观念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批评、坚决抛弃,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道德的人。

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情况下,能自觉按一定的道德准则思考和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慎独”是一种境界更高,自觉性更强的自我修养方法。它不仅要求人们不要在暗地里做不道德的事,还要求从小处入手,防微杜渐。不因为是小的好事而不去做,也不因为是小的坏事而去做,即古语所言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慎独”的修养方法同时又是一种道德境界,是个人在独处的情况下自觉地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若能使受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接受和使用“内省”,达到“慎独”的境界,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视受教育者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使学生多元化发展以及提升他们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高校工作者通过有效的措施,尊重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最终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发掘受教育者的潜力,赋予他们适应时展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成长为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 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4] 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的措施 下一篇:浅谈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气道护理新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