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08-21 07:14:48

浅谈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对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各项文化惠民政策不断涌现,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始“扬帆出海”。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51-01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当前,我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并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不断完善各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二、文化产业涵义的研究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艺术之中。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集合。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文化产业和公益事业共同构成了文化建设的内容。调查组对文化产业作了初步的划分,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具体范围包括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制作、出版、发行等;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三、关于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福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它是著名的昙石山文化的诞生地,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从古至今福建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众所周知的妈祖文化、郑成功文化、客家组地文化、土楼文化、三坊七巷文化等等。近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依托各地人才、区位及资源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目前,福建省主要文化产业有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报刊业、电影业、音像业、印刷业、广告业、游戏业、演艺业等,主要以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壮大我省的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丰富文化内涵多元化、多渠道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近几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增强文化软实力,着力发展文化惠民项目工程,主要有构建千家万户精神家园的农家书屋,目前为止全省已投入两亿多元构建农家书屋,到2012年6月已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14433个, 共配送图书2532万册、报刊2.3亿份、音像制品73万张,实现了“全省村村有书屋”并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惠及人民大众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至此我省已启动“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省各个行政村为每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一个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一副篮球架、一条全民健身路径或2张室外乒乓球台;以农村为基层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我省于2000年7月开始启动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开通门户网站“福建文化信息网”,面向城乡基层开展服务,建立专兼职操作管理队伍,整合提供各类电子书刊电子期刊大型数据库30多个,影视、戏剧、讲座及科普节目等视频资源,建立图书电子阅览室,为农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公益性文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政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同时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当前,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省将着力打造十大文化产业的壮大发展,根据各个市区的特色亮点打造不同的文化底蕴,每个地市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其中:福州有著名的工艺品木画,与福州脱胎漆器、纸伞合誉为福州三宝,另有总所周知的林则徐祠堂、三坊七巷等;厦门有同安影视城、胡里山炮台、鼓浪屿等多处旅游文化景观;漳州有著名的南靖土楼群,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泉州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曾经盛极一时,多元文化在泉州大地上交融汇合,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莆田是妈祖的故乡,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了海洋文化的独特特征,妈祖精神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明有着世界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秀美独特,更是多个历史文化名乡的所在地,有着发达的旅游文化;南平的武夷风光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风光无限,更有独特的茶文化、土纸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龙岩客家有着客家人独特的客家文化,经过多年来的传承不断为众人所知;宁德有独具特色的贝雕为宁德独产,同时四方竹、葫芦竹手杖此二竹也盛产于宁德市,成为宁德市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目前,各个市区依据各自的文化优势,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创建文化园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拉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在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我省精心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经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2012年度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正式出炉,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海峡都市报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得“2012年度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称号,其中,海峡都市报继获得“2011年度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后,再度入选。新华文化城连锁经营、海峡传媒港等10个项目被确定为“2013年度福建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据了解,2006年底,作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之一,福建海峡都市报发展有限公司获批成立,公司从事《海峡都市报》的发行、广告等经营性业务。 近年来,海峡都市报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海峡都市报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位居全国晚报都市报10强,品牌价值高达23.19亿。2012年,福建海峡都市报发展有限公司实现总收入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38%。2012年,在全国平面媒体广告业务收入普遍下滑的大环境下,海峡都市报仍保持5%的增长势头,在福州广告市场所占份额达到55%,进一步确立在福州市场“一报独大”的领先地位,位居全省单一媒体第一名。据统计,今年1-3月份,福建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占GDP的5.4%,文化产业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尤其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福建位列全国第四,从新兴的动漫产业到传统的艺术品制造业,我省的文化产品都面向世界,闯出了一片天地。据悉,今年第一季度我省文化产品出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8%,由我省和中国美术院合作共同完成的动漫《幼童留洋记》也首次打入北美市场。近年来我省也安排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项目建设,带动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纵观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我省的文化产业将不断壮大,我们相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前景将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福建文化产业网.http:///a/industry/

[2]刘永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上一篇:高校社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推促作用 下一篇:儿歌弹唱教学中音、手协调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