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师《中学音乐教材教法》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8-21 06:22:13

对高师《中学音乐教材教法》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中学音乐教材教法》是高师音乐教育理论实践系列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加强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修养,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以该课程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叙述,阐明了笔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建议,试图对这一课程的改进给予帮助。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教学内容;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124-01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大多都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决定了任何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最终都将运用于基础音乐教育。师范生不仅应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很好地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作为音乐教育理论实践系列中主要的方法性指导学科,一度成为师范生从事音乐教师职业的标志性课程,并为他们执教音乐课发挥着重要的学科指导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内容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是一门研究中学音乐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课程,其内容包括音乐教育概论、音乐教学心理、音乐能力结构与测试评定、国内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音乐教学基本原则、音乐教学内容与教法、音乐教育技术、音乐教学质量评估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掌握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通过音乐实践逐渐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胜任音乐教学工作。

在《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程中,教学理论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同时中学音乐教法又需要很强的实践性,若只讲理论,学生既不能充分掌握中学课堂音乐教学的要领和技法,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能否适用于中学课堂。这门课科的目的,关键就是要让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本着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的宗旨,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应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在书本中汲取知识,并及时地将之付诸实践、走进中学课堂,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有机结合。

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方面既具备了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但另一方面却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尤其是他们不能很好的将所学音乐教育知识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实践中。高师老师需要针对同学们学习过的教育学知识,结合中学音乐学科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学科教材教法指导。这门课的整个学习过程贯穿着理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这二个层面。首先,在理论层面,重点讲授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等,拓展同学们对这门课程基础知识方面的视野。通过学习,同学们对现代中学音乐教育较之前会有更全面的认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在实践层面,用音乐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学生,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书写教案,小组试讲、全班试讲、学生各自评讲、教师听课评讲等环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上文已提到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在贯穿着理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这二个层面进行的,即使学生理解了音乐教学理论知识,但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演绎与训练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我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实践这门课程中所出现的现象问题进行分析。

(一)备课方面

大多数同学的教案书写规范整齐,内容详细丰富,备足课时。如:xx同学,他在讲课时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全体学生的基础和整体水平、教材的难易程度,对照音乐新课标的要求,设置出使学生“练一练”这一切实可行的教案。虽然上课效果很不错,但是他所写的教案却略显苍白,尽管都具备了教案所需的框架结构,但是内容不够详尽。如能在教案上多花心思、多加研究、总结经验,相信对实习期间的表现有更多的帮助。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因为内容单一,形式上缺少多变性,导致课内的信息量过窄及信息传递环节不畅,极大束缚了学生对更多音乐作品的了解,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审美需求。而现在的同学都具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能力,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信息平台,选择下载资料,制作课件等。在课前准备时,通过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将音乐听觉功能的开发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以此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素质多方位整体发展。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在教学设计方面,试讲的同学大多数对教学理念认识清晰,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音乐学科教学规律;教学内容适当、主线明晰,可是大部分的同学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问题方面并不到位,尤其是音乐听觉技能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大多同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应用恰当,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充分,合作学习有实效。但也不乏个别学生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也缺乏新意和活力。机械孤立地使用“讲知识,识歌谱,唱歌词,练巩固”的僵化程式,在方法上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授基础知识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听觉的主动性;虽然在教学手段上,与时俱进,重视有机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激发学生情趣,但互动性不强,与事前设计的备课教案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使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死板,无法突出音乐课的特色。

(3)同学们在试讲时虽然面对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学,但他们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还是比较强,和蔼可亲,与学生沟通自然;教学严谨、科学、适度,注意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学生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回答问题、讨论、表演等学习过程中,能有独到的见解。

三、针对学生课堂音乐教学提出的建议

(一)音乐新课程标准主要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打破以前“以学科为本” 、“知识为本”的教育模式,“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研究“教法是以学法为研究基础,学法是以学生心理、生理为研究对象”,注意突出音乐教学的特色,即充分发挥音乐听觉的功能来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切实确立“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要站好自己的这个教师的角色位置,坚持做到“教”为“学”服务,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应努力创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动态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情,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从始至终,都将音乐听觉的发展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学习,善于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主次、突出教学重点,学会用听觉感受、分析各种音乐要素,使教学活动错落有致、有起有伏。

(三)教师在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时,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用系统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安排和组织各种学习资源,切实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形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别是从音乐听觉出发,给学生带来的多重音乐感受,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美、鉴赏美和表现美,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泼起来,不断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重视更多师生间的互动,并切实有机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其他先进教学手段,通过生动、活泼、鲜明的直观形象,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构建起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最终实现从发展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出发的,以“感受与鉴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为目标的音乐教学内容的一种音乐教学实践。

四、总结

《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程对于高师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值得我们不断地在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经过实践,笔者在肯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授这门课程时,老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使用,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定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来理解我国积极进行中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并为他们毕业前的教育实习开一个好头。

上一篇:浅谈儿童精神分析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下一篇:关于古诗与新诗的经典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