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21 12:48:30

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人才缺口逐步扩大,这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能较快掌握相关岗位技能的电子信息类人才。独立学院基础比较薄弱,与公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跟上公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必须要转变实践教学理念,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强调学生各方面技能的训练。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工程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就必须有合适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支撑。在此,我们根据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如何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做了以下尝试与探讨。

1 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用性与实践性是其突出的特点。实验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1.1 实验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要和理论体系紧密结合,同时要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系统性,特别要注重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内容改革要突破传统的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的模式,开设多种类型的实验,如: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精减验证型实验,一般的验证性实验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模拟仿真来完成。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内容。注意将专业的最新发展知识融入到实验中去,及时将教师在科学研究、科技推广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部分转化为实验内容,同时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建设。

1.2 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上,打破完全按实验指导书或指导老师的要求,顺序操作的模式和框框,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型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学、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并独立实施实验过程,开展互相讨论。实验考核方法允许多种形式的考查和考试,重平时成绩,重动手能力,重联想思维,重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

1.3 实验方法

在实验方法上,不规定细微的实验项目,不提供完整的实验系统,仅提供元器件,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项目,完成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编程设计控制程序,完成软件仿真,动手进行电路板的焊接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用型技术训练的主阵地,主要完成专业常规性技术、重复性或熟练性技术的训练。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内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实用技能,增强动手能力。譬如:专业实训能帮助学生熟练使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进行电路的安装和测试,并能正确分析电路故障,提出解决的方法,全面掌握所学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工基础知识。电子工艺实训的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常识、万用表、示波器的使用、焊接工艺、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等内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不仅需要理论分析,还需要仿真和实物制作。

3 利用电子设计大赛等系列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电子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就是宽口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适应面广,而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历年我系毕业的学生总体情况来看,本科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动手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学生比较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过程中,创新意识薄弱,生搬硬套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反映当前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将专业培养和课外科技活动联系在一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实验课教学模式的调整、更新、改革。我们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3.1 培养计划

参加比赛的同学不局限于大三的学生,而是面向整个专业全部年级。其目的是希望各年级的学生能通过参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快速、集中地应用于实践当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由于赛题涉及的知识需要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所以征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制定了不同的培养计划。比如:对于大一年级的学生,在开设基础专业课和实验课的同时,开设第二课堂,即开放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里配备电子元器件库、电子测量仪器、各项实验设备等。比如学生在学完电路理论之后可以用matlab进行《电路理论》课程设计,完成线性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二阶带通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立刻付诸实践。尽早地帮助学生培养感知能力、综合分析及应用能力。对于大二的学生,在学习完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之后,可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或者安排专业实训。由学生自行设计电路、焊接、调试、测试性能参数等。对于大三的学生,在学习完单片机技术之后,除了安排相应的综合性的课程实验之外,还可以安排课程设计。内容上以集成电路和可编程器件为主,学生自行完成项目概述、项目需求、系统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仿真及调试。考虑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采了实际应用项目实例,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专业的设计概念,在逐步熟悉专业设计之后,在进行拓展,进行创新的专业设计。

3.2 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转变思想,从之前“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转变为现在“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中去。理论知识不局限于课堂,在学习的同时,学生要学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一些渠道搜集、查阅资料。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自己拟定系统设计题目和方案,在经过指导教师认可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元器件的采购、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系统的组装与调试以及故障排除等所有环节。通过这种模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很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宗旨。

4 探索产学研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高等学校在本科生的专业建设中,大多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设置来实现的。但是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式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创造力,而且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学生难以适应当前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发展较快的状况。独立院校有必要根据行业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整合企业和社会优势资源与高校合作,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开发适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一整套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系自2007年以来,分别与武汉凌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新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雷迈特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每年都会选派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在这些公司里参加工程训练三个月到半年,部分优秀的学生直接参加工程建设和科研项目的研制,得到了各公司的肯定。大学生在工程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中,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原理分析、方案比较、电路或软件实现、调试测试、数据结果分析与比较等,将理论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实际工程,而且还学到了理论教学别是课堂与书本上学不到的,而科研与工程所必须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工程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相结合。

上一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多心” 下一篇:针对听障大学生的摄影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