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理财:谁影响我们的决策

时间:2022-08-21 12:30:08

私人理财:谁影响我们的决策

私人理财,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是个“鸡肋”行为。挑理财产品,像从篮子里挑鸡蛋,鸡蛋少不说,有的鸡蛋还孵不出小鸡,有的鸡蛋吃了甚至会拉肚子。

然而,国人理财需求又是一座海底火山,一些因素的诱发经常使其暗涛汹涌。随着2006年股市的红火,在人头攒动的券商营业部、银行柜台、基金公司,我们看到,这股热情是迫不及待地喷发出来了。

同样着急的还有银行、基金、券商、信托、私募……各种各样的资产管里机构。机会不仅来源于股市的“抢钱”行情,更来源于国人潜在的理财需求和巨大的民间资金。

狂热之下别忘保持清醒。理财的根本日的是财产保值增值,或者叫安全前提下的财富最大化。理财是门科学需要研习,投资者教育是项事业需要坚持。在最近全国性的《私人理财形态调查报告》中,我们看到,国人理财需求各异,因素可循,这些因素同时令众多资产管理机构为之欢喜为之忧。

学历收入年龄左右国人理财观

“两个黄鸸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于所处环境的迥异,国人在各白的私人理财道路上留下了不同的轨迹。经过专家的量化分析,也许你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综合来看,国人理财观念因人而异,这种差异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专家为我们总结了理财观念产生差异的三大因素,按照重要性依次是学历、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年龄。但是…乎很多理财机构的意料,个人月收入和月份必须支出比例对人们理财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国人理财三大偏好

随着理财者理财视角的不断扩大,他们对于投资理财产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这就给各家理财机构带来了新的目标和动力。据了解,目前周期相财较短、风险小、回报率高的理则产品更容易受到理财者的青睐。

数据显示,1/3的理财者期望理财产品的年限在3年之内。对于风险与收益的选择,理财者更倾向于规避风险,选择风险一般和收益中等的理财者占65.3%。另有38.3%的理财者注重睦期回报,期望每年每月都有固定的现金收入;35.3%的理财者偏向资产增值收益越高越好。

具体看来,对于10年以上的产品,年龄越大选择的人就越多,收入越高的人选择1年以下的理财产品越多。另外,对丁银行推出的一种利率高于储蓄并且承诺保本的理财产品,理财者选择购买的仅为14.2%,大部分人持观望态度,专家认为这说明投资者在投资理财决策中已经趋于理性。

具体来说,没有兴趣和一定购买的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成正比也增高,呈两极分化趋势,没有兴趣购买以及有兴趣购买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也逐渐增多,呈现出分化趋势。

调查同时显示,只有31.9%的理财者对类似于承诺保本的产品有过关注。,

谁在影响投资者决策

对于人们而言,他们由“公众”转化为“理财者”的重要标志就在于他们对于某一理财产品的购买及使用。不容忽视的是,在这身份的变更过程中,在理财主客体之间,存在着各种方式的“过招”。

市民松小姐已经决定聘请理财顾问为她家的存款做理财,可是当双方按之前约好的时间地点会面之后,她又产生了一个顾虑“我为什么要把自家最机密的财产收支情况告诉给一个外人呢?如果理财顾问只是为了获利或者销售业绩才向我推荐某个理财产品的话,我的处境岂不是很被动吗?”最终,这个疑虑使松小姐放弃了理财的想法。

数据显示,40.60%的公众同意这说法,36.70%的公众不同意这个观点。而且是收入越高的公众赞同这一观点的就越多。 另外,公众还普遍存在这样的顾忌,有58.80%的人同意“我不会完全相信理财顾问将自己的资产状况全盘托出”,而且在这一点上,学历越高的公众所持的态度越谨慎。

对此,专家认为,大部分公众对银行顾问的评价还持有保留态度,银行顾问的素质、服务以及宣传还有待提高。

虽然如此,但是由于公众存在理财的需求,因此他们还是会在有意无意之间通过相关渠道了解理财信息。

截至目前,上网查询、专业理财杂志、与身边人交流这3个渠道占有理财来源信息渠道中的绝对优势,而大众媒体则被认为已经难以成为理财、金融产品的有效营销平台。

有报告显示,相比专业理财人员的建议而言,公众更容易接受身边亲属的建议,因为理财行为更多是一种家庭行为。绝大多数人最重视的社会价值是家庭幸福,这是所有价值观中认同度最高的。专家指出,通过增强其家人的理财认识和理财观念,可以有效地影响到理财者的决策行为。

与此同时,专业的金融理财师对于理财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专家指出,国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制度的完善,理财师对于公众来说很重要。保险、股票最易推广

会计师丁女士的理财梦想终于在退休之后得以实现。最近,她把家里的国债、商业保险都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又在电子银行开了个户,准备炒外汇。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3项理财产品中,她不知道应该先选择哪一个。

根据调查显示,理财者对国债的了解程度最高,其次是商业保险,再次是股票,然后是基金、外汇、期货。可以说,理财者了解最少的是期货和外汇。调查显示,理财者曾经购买以及现在拥有最多的理财产品是商业保险,其次是股票,之后依次是国债、基金、外汇和期货。

据了解,有数据表明,我国理财者对基金的了解还很有限,只有3.7%的理财者非常了解,17.4%的理财者比较了解,有50%以上的投资者不太了解基金。

理财者购买最多的理财产品是商业保险,占总体的64.9%,其次是股票,比例为61.5%。理财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股票的比例越来越高,选择商业保险的则是先增加后下降,选择国债的则是越来越多。对于外汇,年龄大的人选择的更多一些。

相关调查还显示,学历越高的人选择股票的就越多,各个产品也呈上升趋势,这就说明知识掌握的多少决定理财方向。

小高最近和他的理财师关系很密切,因为投资理财的需要,他经常向理财师提各个领域的问题,理财师的准确回答给小高的理财决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小高同时产生疑惑,为什么同时理财,他的父亲和理财师的交流就少得多呢?

大多数理财者都希望得到理财师的服务,经过调查发现,理财者对理财师的不满意率只占8.9%。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25岁到29岁之间的理财者对理财师的满意度是最好的,正是“接受度最快的,也是要求最高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到6000元之间的满意度较高,而7000元到l万元之间满意度较低。

在调查中,理财者认为理财师知识不全面的比例是21.4%。从年龄上看,25岁到34岁年龄阶段的理财者对理财师知识全面性的认可度最高。从学历上看,高中学历的理财者对理财师知识全面性的认可度最低,从收入分析上看,理财者收入越高对理财师的知识全面性的认知就越高。

同时,有近1/2的理财者认为理财师对他们的决策有重要的影响,仅有17.4%的人认为影响不大,专家认为,这足以说明理财师已经成为人们理财的重要帮手。调查还显示,女性更容易接受理财师的建议,而男性接受的比例相对而言较低,因为男性的自主性较强。

另外,有42.2%的理财者认为从来没有遇到过理财师,这说明理财机构服务还是不到位的。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是人们理财的主要渠道,这也正好与人们主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吻合。

上一篇:投连险投保需谨慎 下一篇:买基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