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0 14:35:30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私营企业 家族制 制度创新

近2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我国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力量。但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私营企业许多自身固有的先天不足,如低水平重复投资;经营上急功近利,缺乏长远发展规划;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短期利益等等,导致发展后劲缺乏。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在企业制度方面私营企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采用家族制严重地阻碍了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要使私营企业逐步走向成熟,就必须摒弃家族制,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笔者认为,制度创新固然是私营企业发展最终的必由之路,在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阶段时,必须推动私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但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私营企业来说,现阶段还不应急于摒弃家族制,家族制还有其存在的必要。

一、我国现阶段中小型私营企业家族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目前我国中小型私营企业仍然适宜实行家族制,是由我国中小型私营企业目前的规模、发展阶段、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家族制企业的固有优势决定的。

1.家族制适应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

首先,今天我国绝大多数私营企业规模仍然很小。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字,截止到2007年6月底,全国私营企业515万户,从业人员6586.3万人,每个企业平均不到13人。这种企业规模,管理相对比较简单,与其实行规范的科层制管理,还不如老板一竿子插到底更为简捷高效。

其次,目前我国的中小型私营企业,在发展的阶梯上仍然处于业主制和合伙制时期。进入股份制阶段的只是少数大型私营企业,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有70%以上实际上仍然是一人独资的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所以从发展阶段上看仍然是属于初创阶段和原始积累阶段,这一时期经营管理机制必须灵活多变,而采用家族制这一制度形式最合适。

2.家族制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建立,市场经济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市场在功能和结构上还不够健全,还不能很好地为私营企业提供必要的社会化的市场服务,譬如,我国的经理市场就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很难找到可用的管理者,而家族制作为一种企业制度比较好地适应了这种不完善性。在市场调节能力不强、规划不健全及信息不完备时,以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家族制私营企业,其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运作灵活,效率较高,容易适应市场变化。

我国长期以来的社会信用受到极大的破坏,人们彼此间的信任度减低,缺乏经济合作的基础。在合作、信任更多地局限于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情况下,家族制也往往较之非家族制具有更大的结构上的稳定性。同时,受我国的家族文化的影响,人们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首选对象往往是家族成员,这样,选择以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合作方式就远比建立在社会信用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要可靠得多。

3.家族制有其本身的固有优势

家族制私营企业有界定清晰的产权(产权在家庭之间或朋友之间界定清晰),这对经营者(也是所有者)的激励力最为强劲。在家族制私营企业里,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行为目标与所有者目标高度重合。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机制统一地集中在所有者手中,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之间的距离较短,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的过程较为迅速,费用开支较少。以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制私营企业,成员间具有较高的信任与合作能力,可以更多地享受成员之间相互“忠诚”所带来的便利,享受成员相互间的“信任”所带来的低廉的监督成本,使企业具有较高的效率,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私营企业发展的初期,采用家族制能够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本,调动家族成员的积极性,减少内部摩擦,增强企业内聚力,节约成本,减少交易费用,加速资本积累。

从世界范围来看,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采用家族制这一制度形式。无论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法国、意大利等,还是亚洲新兴的工业国家或地区台湾、香港等,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制企业。在私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家族制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效的。相反,如果在这一阶段生硬模仿大公司的企业制度和组织形式,则如削足适履,效果适得其反。我国中小型私营企业目前的规模、发展阶段和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采用家族制仍然是最佳的选择。

二、私营企业发展最终的必由之路是制度创新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家族制是私营企业创业、发展初期的最佳的企业制度模式。但当私营企业发展到具有一定的规模,市场竞争加剧,家族制的弊端将逐渐显露出来,所以,私营企业发展最终的必由之路仍然是制度创新。

1.家族制企业制度的缺陷

在产权制度方面,产权结构的一元化,使企业很难达到规模经济效应;投资上的封闭性,阻碍了企业融资信誉和能力的提升;虽然产权在家庭之间、朋友之间界定清晰,但在家庭成员与家庭成员之间并无严格的界定;增量资产部分的产权不清晰;一些以集体或合资名义注册的家族制私营企业在法律形式上和经济事实上对产权认定的不清晰,这些都给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产权不清的隐患。

在组织制度方面,一是没有健全和规范的组织结构。大多数私营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化,内部管理职能没有进行专业分工,往往是所有者身兼数职,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人事财务均需直接过问或亲自承担。在所有者精力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只进行一定程度的职能分化;二是在组织管理制度方面,没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形成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权力高度集中,重大决策往往由“家长”个人说了算;在财务管理上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实行的实际上仍然是家族制,即使是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这种结构也是徒有虚名,仍然是由董事长(家长)个人说了算,搞的实际上仍然是“业主制”。组织制度上的这些弊端束缚了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管理制度方面,随着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内部家族式管理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第一是高度集中。在大多数私营企业中,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是不分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经营者,企业大小事物都由老板过问决定。而企业规模越大,具体管理越复杂、越专业化,对决策的要求也越高,这种主要依靠经验的专断决策,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经营者受自身知识、掌握的信息等多方面的局限,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程度。第二,家族制企业重视的是亲情,企业的管理人员以亲友为主,中高层管理岗位,主要由亲戚、家人、朋友控制。这种特点限制了多渠道吸收人才,不利于技术专业化与管理专业化的形成;弱化了家族以外成员对于企业的凝聚力,影响企业内部团结,妨碍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也不能对经营者的权力进行制约。

所以,在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必须推动私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2.家族制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其他制度的基础。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首先要明晰产权。从我国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实践来看,凡是产权明晰的,企业发展就顺利;凡是产权模糊不清的,企业发展就障碍重重。无论是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中小企业,还是股份合作制企业,都需要明确产权。家族制私营企业的产权对外边界是清晰的。在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时,产权问题主要在于由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家族财产在企业做大之后存在着内部争权夺利的隐患,所以对家族制私营企业来说,明晰产权主要是在家庭成员之间明晰产权。另外,那些以集体或合资名义注册的私营企业也要还自己一个真面目,明晰企业的产权归属。其次应使私营企业的股权逐步分散化。从当前私营企业的股权结构来看,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突出。无论什么类型的私企,企业主个人投资都占据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内,即便有多位股东共同投资,但企业主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是“一股独大”的。股份集中在一人手里,再好的制衡机制也发挥不了作用。股权必须逐步分散化,应允许经理阶层及骨干员工持有本公司股份。再次要实行私营企业产权的社会化。要变单一投资主体为多元化投资主体,突破独资经营的局限,发展混合经济。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合理的产权结构。

私营企业的组织制度创新。要建立健全规范合理的组织制度。根据企业规模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效率效益原则,对内部管理职能进行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私营企业家在自已的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时候,应当大胆地进行公司制改革,实现由业主制向公司制的转变,以利于企业更好地、长远地发展。建立健全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私营企业的所有者要特别注意建立监督管理者的机制,把道德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要让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一般雇员共同参与企业的治理。要积极吸收企业高级管理者、技术人员入股,通过让高级管理者、技术人员持股,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参与企业高级决策层,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私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私营企业在条件成熟时要积极推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不仅有个人财产所有权,也有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主一定要转变观念,果断地从管理岗位上退出来,使管理由家族化转向专业化,使管理人员由亲属化转为专家化,真正把经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实现专家管理。要多渠道广泛吸收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生命力。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以现代的“人本管理”、“知识管理”替代落后过时的“家长式管理”。要改变私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做法,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要尽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管理工作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

政府应在推动上规模私营企业制度创新方面有所作为,要为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而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滞后,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法规不健全,聘用纠纷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政府要积极培育并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加强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中国文化传统中长期缺乏契约精神,社会信用缺乏。政府要积极推动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土地市场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制约着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政府也要努力加强这各类市场的建设,以推动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吕洪霞: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2]王志文 王大超: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竞争力[J].改革与战略, 2008, (01)

[3]黄正伟:家族企业现状及创新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2)

[4]庞 华:论我国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 2005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篇2

(一)财务管理基础环境薄弱

当前我国私企大多均已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然而一些私企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财务管理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形同虚设,并未被得以有效的贯彻与实施;与西方私企单独设立财务管理部门的做法不同,我国私企并未严格区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笼统的设立财务部,缺乏专门的财务管理职能部门;我国私企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会计人员担任,由于会计人员忙于纷繁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精力有限,加之自身财务管理知识的相对缺乏,因此私企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并不能得以有效保证,另外,小型私企为了降低用人成本,招录的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欠佳,这均降低了私企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且低效

我国私企大多由家族式企业演变而来,因此家族式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私企根深蒂固,这一点在小型私企表现更为明显。受家族式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私企多采用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决策权主要集中于私企的所有者集团,职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是起到辅助以及简单执行作用。由于私企所有者个人财务管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个人思维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增大了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僵化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局面,不利于激发私企财务管理的活力。

(三)融资能力不足

通常,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银行信贷融资等。我国证监会对主版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在公司治理结构、股本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限定条件较多,这对于众多私企来说门槛较高,银行信贷融资成为我国私企主要的融资渠道。伴随金融环境的日益严峻,我国银行机构为了降低自身信贷风险,更倾向于向具有国家信用担保优势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放贷,而选择性地向私企放贷,这增大了私企融资的难度,加大了私企资金的缺口程度。我国私企融资能力的不足成为了制约其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四)财务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私企持有一种财务管理是非增值业务的偏见,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必做的一项辅质的工作,因此,私企并未建立起有效地财务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财务管理工作职、权、利的不对等不利于激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也不利于防范与惩戒不当或消极财务管理行为。实际上,私企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效地激励与约束机制作为良好运行的保障,这样才能将私企的人、财、物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改善私企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我国私企理应自上而下树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行业特点制定行之有效地财务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为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化质量,我国私企应成立独立的财务管理职能部门,配备相应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引进,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以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与理念,并制定严格的部门规章制度,为财务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夯实私企财务管理的基础。

(二)引入科学民主的财务管理模式

私企应当打破原有的集权式的财务管理僵局,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引入科学民主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权限下放到专门的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并同时建立重大财务管理事项报批制度。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决策以及执行工作主要由财务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企业重大财务管理决策事项需要经由财务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上报企业董事会或最高决策层批准后方可付诸实施。科学民主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调动财务人员全员参与财务管理决策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活跃决策氛围,提高决策效率;另一方面,重大财务决策报批制度可以增大私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控,降低财务风险。

(三)创新融资渠道与方式

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私企应当积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银行信贷融资;另一方面,私企应当积极创新自身融资渠道,尝试建立资金池、内部银行、集团财务公司等集团资金管控模式,提高内部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效率,降低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资产证券化、固定资产售后回租、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企对短期资金的需求,缩小资金缺口。另外,私企还应当充分享受政府有关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按“新三版”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合法规范经营,争取在“新三版”上市,挂牌后可享政府在资金上的补贴,可实施定向增发股份,提高公司信用等级,帮助企业更快融资,上市企业及股东的股票可以在资本市场中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流通,实现资产增值,带来财富效益,股东股份可以合法转让,流通套现,提高股权流动性,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公司较快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我国私企应将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人员个人利益相挂钩,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将财务管理工作模块化、事项化、进度化,落实财务管理事项事前报批、事中监督、事后反馈制度,并依据一定的考评标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对财务管理人员奖惩、选拔与淘汰的重要参考依据,这将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私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对私企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实现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探究私企财务管理所存在问题进而寻求解决对策也就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私企财务管理所存在的财务管理基础环境薄弱、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且低效、融资能力不足、财务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四大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改善我国私企财务管理现状发挥些许作用。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私营企业;人本管理;政策对策

一、我国私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法律不健全,缺乏对私营经济产权的有效保护。为保障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界定、规范私营经济中经济当事人的各种权利关系,如私营企业最基本的财产权关系(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让渡权等)、知识产权关系、劳资关系(如雇工最低工资、劳动保护、福利)以及私营企业中合伙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这些都是保障私营企业规范发展,减少经济纠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所必须的法律规范。而目前对私营企业的这些规范尚未建立健全起来,致使经济当事人无法明确产权关系,容易产生经济纠纷;产生纠纷后,又无法定的行为准则来予以调和,即无法可依。

2.劳动人事制度落后,给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设置了障碍。我国私营企业没有管理员工档案的权力,员工的工作经历、表现不能如实记入档案,给员工的晋级、职称评定等带来诸多困难;同时,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大中专学生毕业,原则上户口要拨回生源地,这给异地就业设置了障碍;而且我国未制订对私营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鼓励政策,对私营企业而言,缴纳保险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缴纳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这些人事制度的弊端给私营企业引进人才、管理人才制造了众多障碍,造成私营企业人才难进也难留。

3.劳动力的买方市场抑制了业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员工不得不妥协于只满足企业单方面利益的协议,甚至无协议可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业主会主观地认为“激励”是多余的。

(二)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1.管理制度落后制约了激励机制的形成。(1)权力过于集中,员工参与程度低。2002年的私营企业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资本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本人,老板“决定一切”是一种普遍现象。(2)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性,使管理者与员工间沟通困难,缺乏凝聚力。私营企业内,企业即家业,老板即家长。企业管理核心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近亲组成,形成了一个天然封闭的屏障,外人难以介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仅仅是通过契约关系联系在一起,缺乏感情交流,员工“打短工”意识浓厚。(3)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使私营企业很难超越简单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任人唯亲;由于家长式的权威,“人治”取代“法制”,机构设置如同摆设;用人没有长远规划,只使用不培训,使企业人才匮乏,员工的素质和技能难以提高。

2.业主、员工素质低。近年来,私营企业主的文化水平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正在越来越多地加入私营企业行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文化层次较低,素质较差,观念落后,管理能力有限。调查表明,当前在我国私营企业主群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仅占10%强,近7%为小学以下文化。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往往把员工视为机器的附属物,不尊重员工,员工的个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即使工资较高,也难留住人才。同时,私营企业中有近80%的员工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这些人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企盼也低。打工挣钱,追求物资享受是他们的最大乐趣和满足。在企业中,业主和员工之间是互动关系,有了业主的诱发,才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有了员工的强烈动机,才有业主的积极支持。如果二者都没有这方面的动机,人本管理就无从谈起。这是私营企业导入人本管理的直接制约因素。

二、我国私营企业导入人本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外部环境改善模式

外部环境改善模式,也可以称为“政府引导辅助模式”。即政府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通过政策引导及法律规范,合理解决私营企业的自利性难题;通过教育优先发展的方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就业难题。从而在舆论上、政策上、行动上给以扶助,为私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1.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政府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为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谋划策,提供服务。一是废除人为的身份等级制,建立以能为本的用人机制。打破工人、农民、干部的身份界限,通过建立完善的评聘考核制度使能者上、庸者下。二是加快人事部门的职能转变,尽快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中介机构,实施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评价、流动、就业指导、人才交流、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的管理。三是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库,将企业家的经历、得失、品行等资料贮存起来,使私营企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聘任经营者,同时也使企业家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2.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功能。“人本管理”理念在我国是一种新生事物,它要求业主不要过多考虑近期利益,以获得远期利益为目的,需要媒体的广泛宣传和诱导以获得业主的认可。因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追踪报道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树立企业品牌,使其产生利益驱动作用,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导航。同时政府对于率先推行人本管理的企业要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或物资奖励,补偿其前期的开支,利用私营业主自利性的特点来实施人本管理。

3.实施雇主培训工程。政府应采取措施,对私营企业主进行职业培训,并将其纳入各地区、各级政府的培训计划。使业主由被市场牵着走的经营变为懂法律、知规则、有管理能力的主动经营;使重信誉、守契约变成企业主的自觉行动。从而使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由一时的冲劲变成永久的后劲,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4.完善法律等社会规则体系。一是制订《私营企业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法制经济”、“政策经济”。当前,私营经济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改善执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针对当前我国对私营经济的产权界定保护主体不明确等现状,建议抓紧制定“私营企业法”,以建立健全私营经济的财产法律制度、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行为法律制度、市场保障法律制度。二是修改《公司法》。目前我国《公司法》存在只对公司的整体行为有约束而对主要的利益主体没有约束的缺陷。同时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也应该有相应的条款来保护和约束其行为,对人力资本进行立法已经成为一项很紧迫的任务。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是立国之本,通过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我国要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应从国情出发,要求社会各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各种投入。一是继续增加科研与教育经费投入,解决教育与科研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一套在职人员轮回受训体系,使在职人员的主动受训与被动受训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全员参与培训、支持培训的激励机制,如建立义务培训专家队伍,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培训资源等。

6.建立创业基金,扶助创业者。国家及大中专学校应采取鼓励措施,通过资金扶持等手段积极引导有一技之长的人创业,扭转我国就业难的局面。

(二)企业内部治理模式

1.健全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一是调整人力资源部门的机构设置。建立人力资源开发部门,配备专业人才,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独立性的附庸地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为实施人本管理打下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民主建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完善评聘、考核、晋升、激励制度,设立制度实施保证体系,善于分权授权,从根本上改变“人治”的局面。

2.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物质激励制度。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企业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股权、分红、实物分配及福利待遇等,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工龄、业绩决定其薪酬的内容和数量,实行有差别的薪酬制度。其次,通过福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业主应注意加强福利项目建设,如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助等,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员工的福利项目。再次,重视对团队的奖励。建立团队奖励,如节约成本奖、分享利润奖、工作目标奖等。二是完善精神激励机制。首先,确立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常反复地灌输给企业员工,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为公司发展而拼搏的奉献精神。其次,建立企业员工“嘉奖制”与管理人员“晋升制”的组合机制,使“能人”因有机会晋升而拼搏,使“好人”(未必具有领导素质,但爱岗尽责的员工)因有晋级机会而投入。再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如在企业的公共场所、办公楼、车间、生活区等设立宣传栏,围绕公司的经营理念,开展宣传工作,倡导企业精神。最后,要疏通沟通渠道,完善沟通方式,如建立“建议制度”、“厂长接待日制度”、“企业信息公开制度”、“投诉信箱”、“民主会议”、“领导走访制度”等方式加强沟通。

3.开展职业培训,营造学习氛围。培训对于员工来说是最大的福利,同时这也是提高员工素质、实现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员工的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如日本三井物产采用“一帮一”方式,让调入公司的新员工与工作10年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工结成对子,在工作中老职员带新职员,帮助新职员尽快熟悉业务。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 私营企业;财务制度;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私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当前,这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可否认,我国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突出。但是,不少私营企业的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水平却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短板,从而无法实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可喜的是,不少私营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比如向更加科学完善的财务制度转变,尽管转变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比,笔者结合北京市一些私营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对私营企业在财务制度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借此可以为我国私营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1 私营企业转变财务制度的意义

新会计准则已经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正式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正式建立,对于提高我国会计透明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财政部目前只是要求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新会计准则,但是对于我国众多的私营企业来说,通过学习和运用新企业会计制度,可以看到自身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潜在风险。

1.1 私营企业转变财务制度有利于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新企业会计制度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做法,明确地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确定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求企业要以现金流为中心,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控制财务风险、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提升企业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应当朝着价值最大化转变,创造性地开展财务管理。

(1)评价现金流量的财务效果时,应当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

(2)在购建或处置资产时,应当考虑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在产品开发决策时,应当运用价值工程评估产品功能与产品成本的关系及其对销售的影响;

(4)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应当树立财务信誉,塑造企业形象,注重企业长远的经济利益;

(5)在财务分析、考核经营业绩或者评价决策效果时,应当权衡资金的成本水平。

1.2 私营企业转变财务制度有利于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经营失败,不仅投资者、债权人受损失,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私营企业在转变财务制度以后,新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在涉及有关资金管理、资金营运、利润分配的制度规定中,也体现了控制财务风险的要求。如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

2 我国私营企业转变财务制度的实施分析——以北京某私营企业为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逐渐加大,我国北京市私营企业的发展队伍在不断壮大。截至到2010年年底,北京市私营企业已经突破25万户。私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和地方财政收入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笔者对北京市一家私营企业财务制度转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为其改善财务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将该企业的情况呈献给各位读者,期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该企业为批发零售企业,在当地的同行业中规模最大,总部有3个仓库、4处分部,外地有6个分店,经营的品种达上百种,年销售额上千万元。该企业从夫妻店起步,经过多年的打拼,在厂家和客户间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事业呈上升趋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原先个体工商户式的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对此,业主也积极采取措施,转变自己的财务制度,但是,由于管理落后、抗风险能力差,这家经营业务在财务制度转变过程中仍然感觉“糊里糊涂、心里没底”。

2.2 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真正意义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该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仅仅是记录商品的进销存数量、销售额和盘点盈亏,没有对成本费用、销售利润等进行核算,不能提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现金流、各部门业绩和财务风险等重要信息。这种状况是造成业主“糊里糊涂,心里没底”的根本原因,是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隐患。

第二,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该企业虽然经营的品种达上百种,年销售额上千万元,并设有分部和分店,但呈分散经营管理状态,从来没有同时汇总的数据。购置了几台电脑,但远没有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财务人员主要采用手工和电子表格进行核算。有一个仓库应用了管理软件,但由于是盗版软件,每个月得重新录入各种数据。财务人员工作时间很长,但效率不高。

2.3 采取的主要措施

笔者在仔细分析完这家私营企业在财务制度转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后,针对一些流程和环节,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优化措施。

(1)明确业务流程和相关规定。规范成文的业务操作流程对企业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人员流动率比较高的企业。因此笔者针对该企业的情况,运用图表和文字说明为该企业制订了进货过程、调拨过程、销售过程(批发和零售)、销货退货等操作流程。

(2)制订财务制度与培训。笔者结合该企业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如费用报销制度、商品盘点办法、单据管理制度、财务软件使用规定等。另外,笔者还制订了财务人员的职责,具体规定每位财务人员每月应完成的工作和应提供的报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帮助他们理解财务管理制度和熟练操作管理软件。

(3)提出长远发展的改革思路。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可以克服这家私营企业人员不稳定等不利因素,但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还必须采取以下的长远改革:首先是逐步建立现代的、规范的企业管理,包括企业性质、组织结构、决策程序等;其次需要引进职业经理人,采取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营造团队合作氛围;再者还应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效益,防范经营风险。

3 私营企业在财务制度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针对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无论是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还是与民营企业有契约关系的人员,都要有所关注,并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私营企业主和经理人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确立其战略核心地位,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由记账和算账向主动管理转变。把“在满足其他利益集团的合法利益请求和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具体表现为: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报酬率;保持较高的偿债能力和较低的财务风险;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资金占用和耗费。

其次,促使私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要明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运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方法,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曾桂勤.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2013,06.

[2]孟伟杰.对小型私营企业财务现状的分析[J].理论观察,2013,03.

[3]王鑫.私营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贸,2013,07.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私营企业管理弊端应对措施

一、私营企业发展状况

(1)私营企业的发展特点

第一,就企业类型来看,私营企业主要形式是公司。

第二,就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私营企业主要从事第三产业,部分从事第二产业,少量从事第一产业。

第三,就地域分布情况来看,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第四,就城乡分布来看,私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城镇,个体工商户在城镇和农村的户数差别不大,分布较为均衡。

第五,在国际经贸合作领域,私营企业的外向度继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私营企业的地位作用

建国初期,公有制经济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起到了支柱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单纯的公有制经济已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于是,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由此,私营企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实践证明,私营企业以其经营灵活等特点,弥补了公有制经济因规模大,经营方式单一,缺乏活力等缺点,使私营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的发展,客观上造就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推动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其灵活机动的经营机制,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私营企业管理中的弊端

(1)管理内容上

管理内容单一,只注重生产管理。单一的生产制度,而不是复合的企业经营,即除了进行企业生产制度管理之处,没有在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预测、经营决策、资金运筹、成本管理上下大功夫。忽略了管理应该是一个贯穿于企业整个组织行为的全方面活动,造成在私营企业的整体管理中,缺乏计划性,经营活动缺乏控制。

(2)管理范围上

管理范围封闭,未与外部相联通。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企业也同样如此,要真正达到管理目的,必须树立广泛的合作意识,注重借助各方面的力量谋求发展,做好内外部资源(而不仅仅是内部资源)的协调工作。合作与竞争一样重要。如果不懂如何制订合作的战略,增强合作的优势,企业便无法在当今社会中生存。我国私营企业往往局限于在企业内部进行封闭式的制度管理,而没有走出企业,向先进的其它企业取经,更没有走向市场,引进现代化的开放式的制度模式。

(3)管理对象上

管理对象以实物为主,忽视企业价值观。私营企业往往只追求短期的利益,忽视了企业自身的价值。于是在管理上造成了以物为对象进行制度管理,而不是以价值为中心进行制度管理,企业的供、产、销全靠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自主运作,缺少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4)管理市场信息上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建立适当的系统,经常监视和预测其周围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并善于分析和识别由于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机会和威胁,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使其经营管理与其市场发展变化相适应。而我国的私营企业对经济信息反应迟钝,没有及时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以及竞争对手的经济信息和经营信息,更没有及时抓住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宏观方面的税率、汇率、利率、价格等信息,以致无法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思路。

三、私营企业管理弊端形成的原因

(1)私营企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我国的私营企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形成框架,有些具体事项还有欠缺,它还"年轻",因此,私营企业也必然的不可能与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有企业相比。

(2)私营企业领导素质普遍较低。管理经验少,存在着严重的家长制的作风,造成领导者威信扫地,内部员工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滋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要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规范化,克服靠经验办事,杜绝凭主观愿望和碰运气的做法。

(3)私营企业裙带关系严重。中国是个重人情,讲义气的礼仪之邦,然而有些企业就是因为人情致使企业制度不能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企业制度成了花架子。

(4)私营企业对制度管理的认识度不够重视。私营企业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量的追求利润,他们对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等问题根本不关心,他们虽然知道企业制度的重要,但盲目的追求利润使其忽视了对企业制度的管理,致使企业制度不能得到强有力的落实。

四、私营企业弊端解决的根本方法

为了能够统一行动,需要将每个人的发展需求激发起来,变成一种具有目的性、方向性的规范,在其中体现了权、责、利的分配和均衡法则,这就是制度。制度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制度其实就是游戏规则。

(1)企业组织制度

组织包括如下两层含义:一是指组织体系或组织结构,二是指组织活动和组织工作。组织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是根据计划任务要求和按照权力责任关系原则,将所必需的活动进行分解与合成,并把工作人员编排和组合成一个分工协作的管理工作系统或管理机构体系,以便实现人员、工作、物资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优化组合,圆满达成预定的共同目标。

(2)企业战略决策制度

战略决策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至关重要。可谓"一招走错,全盘皆输""棋高一筹,满盘皆赢"。确定企业战略决策必须要建立规范可行的战略决策制度,首先要分析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其次选择战略实施模式,最后是实施过程中的修善和控制。

(3)财务管理制度

据调查中国的私营企业老板最关心的:一是营销情况,二就是财务状况了。财务制度是协调和控制财务部门与供、产、销各部门的纽带,是资金流通的河道。财务管理制度是对财务预测、目标、对象、经济效益、监督做出的具体要求,"盘活小资本,做赢大买卖",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个环节。

(4)企业文化制度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作为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实践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私营企业,是中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私营企业管理上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管理内容、管理范围、管理对象、管理市场信息和管理形式上。私营企业管理上的弊端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形成的,它直接影响了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私营企业必须在企业组织制度、企业战略决策制度、企业财务制度、企业文化制度等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根本解决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加强,必将使中国的私营企业逐步走向成熟,并不断的发展状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关保松.《中国现行税法概要》.第1版.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8,12.

[2]钱淦荣.《邓小平理论概论》.第2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09~110.

[3]郭国庆.《市场营销学》.第3版.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71.

[4]陈炳富,维安.《管理学》.第1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75.

[5]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第2版.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4.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私营企业历程 问题对策

一、私营企业的概念

私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的,即非国有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盈利性组织。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民营不等于私营,私营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体。其实划分企业的标准不应是所有制因素,也不应是经营权的不同,而应是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组织形式企业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二、私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私营企业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之前我国的私营企业受到了压制,没有大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私营企业经历了三个阶段逐步装发展起来了。

1.复苏阶段(1978-1981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率先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私营企业有原来受压制的状态开始慢慢复苏,逐步开始发展起来。

2.发展阶段(1982-1992年)

党的十二大精神明确指出,私营企业是合法的企业,国家应大力支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的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这个阶段私营企业开始向上发展,出现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

3.高速发展阶段(1993年-)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个体户、私营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竟争,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三、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 产权分配不清,给私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产权不清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去分析:私企的投资人之间的产权不清;出资人管理者和单纯的管理者之间的产权不清,前者可以享受利润分红,而后者只享有工资性的劳动收入;职工之间的产权不清。

(二)缺乏企业文化,导致私企的文化底蕴不足。

大部分私企并没有重视到文化的作用,一部分私企甚至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俗话说的好,三流的团队靠人管,二流的团队靠制度,一流的团队有文化。这句话体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作为私企,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在一定程度依赖企业文化,私企没有良好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走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沿的。同时大多数私企是家族企业,他们的文化是狭隘的,不能跟上现代企业文化的需要,现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与文化的竞争。

(三)私企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制约了它的发展壮大,阻碍了它与时代的接轨

在私企开始着手的时候,凭借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大家竭力合作,努力奋斗,使私企完成初步的资本积累,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慢慢的显示出它的弊端。他们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他们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任人唯亲,严重排除家族以外的优秀人才;企业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冲突等等均阻碍了私企的长期发展,更是与先进的企业拉开了距离,慢慢的被甩在后面,最后面临破产或分家的严重后果。

(四)私企在发展过程中贪功冒进,影响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私企在完成资本积累后,在产品、员工、制度、文化等趋于成熟后,为了保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的扩大规模,实行多方向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在这过程中,私企贪图快,导致了机构庞大,造成效率低下,甚至经济效益差的现象,使私企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同时由于扩张快,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只大不细"的问题。

(五)私企与外部的环境衔接不够,影响了私企的发展

在私企的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政府的政策变化均会对私企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私企应注意这些方面,全面的促进私企快速健康的发展。

四、推动私企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与家族管理模式结合起来。

在管理的模式上,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保留原有的家族企业运作特色,并开发出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新管理机制。首先,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私企内部关系复杂,更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去消除"人为"的管理因素。其次,应该意识到一个缺乏优秀人才的企业是走不远的,因此应该面向社会,聘请高文化、高技能的管理人才,不能任人唯亲,排斥外人;最后,应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使企业的管理由"人治"慢慢转化为文化约束人的转变。

(二)产权的清晰化是私企走向成功的丝绸之路

私企应针对产权不清晰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对于产权结构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投资的多元化去解决;而对于企业的剩余也应该分为两个部分:1、货币投资收益。2、人力资本收益;针对其他的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也应逐步解决,时产权清晰化,这样才能保证私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控制私企发展中的风险,稳步发展不冒进

私营企业应该意识到企业的扩张并非越快越好,而是应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并时刻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扩张也要注意资金的积累应用,不能给企业带来太多的负债,这样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给企业背上包袱,并随时可能坠入深渊。

(四)着力打造企业文化是私企走向时代前沿的必要手段

对于私企,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甚为重要,企业应培养自己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正确的协调并处理文化建设和生产发展的关系,保证企业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云,毕丽华,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要走正规化,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第二期,2001

[2]张燕,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莱阳农学院学报,第3期,2001

[3]束学明. 浅谈我国中小私营企业的发展[J]. 科技资讯, 2006,(09)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篇7

论文关键词:私营企业管理弊端应对措施

一、私营企业发展状况

(1)私营企业的发展特点

第一,就企业类型来看,私营企业主要形式是公司。

第二,就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私营企业主要从事第三产业,部分从事第二产业,少量从事第一产业。

第三,就地域分布情况来看,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第四,就城乡分布来看,私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城镇,个体工商户在城镇和农村的户数差别不大,分布较为均衡。

第五,在国际经贸合作领域,私营企业的外向度继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私营企业的地位作用

建国初期,公有制经济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起到了支柱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单纯的公有制经济已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于是,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由此,私营企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实践证明,私营企业以其经营灵活等特点,弥补了公有制经济因规模大,经营方式单一,缺乏活力等缺点,使私营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的发展,客观上造就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推动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其灵活机动的经营机制,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私营企业管理中的弊端

(1)管理内容上

管理内容单一,只注重生产管理。单一的生产制度,而不是复合的企业经营,即除了进行企业生产制度管理之处,没有在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预测、经营决策、资金运筹、成本管理上下大功夫。忽略了管理应该是一个贯穿于企业整个组织行为的全方面活动,造成在私营企业的整体管理中,缺乏计划性,经营活动缺乏控制。

(2)管理范围上

管理范围封闭,未与外部相联通。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企业也同样如此,要真正达到管理目的,必须树立广泛的合作意识,注重借助各方面的力量谋求发展,做好内外部资源(而不仅仅是内部资源)的协调工作。合作与竞争一样重要。如果不懂如何制订合作的战略,增强合作的优势,企业便无法在当今社会中生存。我国私营企业往往局限于在企业内部进行封闭式的制度管理,而没有走出企业,向先进的其它企业取经,更没有走向市场,引进现代化的开放式的制度模式。

(3)管理对象上

管理对象以实物为主,忽视企业价值观。私营企业往往只追求短期的利益,忽视了企业自身的价值。于是在管理上造成了以物为对象进行制度管理,而不是以价值为中心进行制度管理,企业的供、产、销全靠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自主运作,缺少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4)管理市场信息上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建立适当的系统,经常监视和预测其周围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并善于分析和识别由于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机会和威胁,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使其经营管理与其市场发展变化相适应。而我国的私营企业对经济信息反应迟钝,没有及时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以及竞争对手的经济信息和经营信息,更没有及时抓住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宏观方面的税率、汇率、利率、价格等信息,以致无法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思路。

三、私营企业管理弊端形成的原因

(1)私营企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我国的私营企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形成框架,有些具体事项还有欠缺,它还"年轻",因此,私营企业也必然的不可能与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有企业相比。

(2)私营企业领导素质普遍较低。管理经验少,存在着严重的家长制的作风,造成领导者威信扫地,内部员工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滋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要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规范化,克服靠经验办事,杜绝凭主观愿望和碰运气的做法。

(3)私营企业裙带关系严重。中国是个重人情,讲义气的礼仪之邦,然而有些企业就是因为人情致使企业制度不能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企业制度成了花架子。

(4)私营企业对制度管理的认识度不够重视。私营企业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量的追求利润,他们对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等问题根本不关心,他们虽然知道企业制度的重要,但盲目的追求利润使其忽视了对企业制度的管理,致使企业制度不能得到强有力的落实。

四、私营企业弊端解决的根本方法

为了能够统一行动,需要将每个人的发展需求激发起来,变成一种具有目的性、方向性的规范,在其中体现了权、责、利的分配和均衡法则,这就是制度。制度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制度其实就是游戏规则。

(1)企业组织制度

组织包括如下两层含义:一是指组织体系或组织结构,二是指组织活动和组织工作。组织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是根据计划任务要求和按照权力责任关系原则,将所必需的活动进行分解与合成,并把工作人员编排和组合成一个分工协作的管理工作系统或管理机构体系,以便实现人员、工作、物资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优化组合,圆满达成预定的共同目标。

(2)企业战略决策制度

战略决策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至关重要。可谓"一招走错,全盘皆输""棋高一筹,满盘皆赢"。确定企业战略决策必须要建立规范可行的战略决策制度,首先要分析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其次选择战略实施模式,最后是实施过程中的修善和控制。

(3)财务管理制度

据调查中国的私营企业老板最关心的:一是营销情况,二就是财务状况了。财务制度是协调和控制财务部门与供、产、销各部门的纽带,是资金流通的河道。财务管理制度是对财务预测、目标、对象、经济效益、监督做出的具体要求,"盘活小资本,做赢大买卖",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个环节。

(4)企业文化制度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作为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实践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私营企业,是中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私营企业管理上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管理内容、管理范围、管理对象、管理市场信息和管理形式上。私营企业管理上的弊端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形成的,它直接影响了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私营企业必须在企业组织制度、企业战略决策制度、企业财务制度、企业文化制度等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根本解决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加强,必将使中国的私营企业逐步走向成熟,并不断的发展状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关保松.《中国现行税法概要》.第1版.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8,12.

[2]钱淦荣.《邓小平理论概论》.第2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09~110.

[3]郭国庆.《市场营销学》.第3版.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71.

[4]陈炳富,维安.《管理学》.第1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75.

[5]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第2版.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4.

私人企业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 家族企业 私营企业 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一、产生私营企业管理机制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社会文化方面,中国私营企业经营理念中的家族观念要明显重于西方社会,先讲"情",再讲"法",情感替代制度,甚至是情感让位于制度,这在依靠家族关系的积极作用成长起来的私营企业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因素与商业精神的分歧是私营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国家政策方面,由于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终究对私营企业的成长关注度不够,没有健全的有利于私营企业的法律体系,国家政策扶植力度也不够,私营企业融资难就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体现。同时国家缺少相关的独立有效的企业运行情况的配套监督机制以及解决私营企业各方利益的冲突具体措施。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私营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二)内部原因。

经营者自身素质方面,由于私营企业主很多出身于农民,文化素质差,缺乏精神追求,在其暴富之后,开始追求个人物质生活享受,挥霍无度,不再有投资和发展事业的冲劲,胸无大志,小富即安。少数私营企业主缺乏战略眼光,只顾眼前,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利益。尽管有一定的市场,企业在当地或许也小有名气,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长远规划,为企业以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组织建设方面,在私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它的成长速度往往是惊人的,这时企业往往没有正式的稳定的组织结构,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极为频繁,且多为非正式沟通,企业内部的活动也由创业者亲自管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弹性恰恰给创业的私营企业以很大的创造性和活力。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业务量增加,新的员工加盟,企业组织管理的压力增大而我国的许多私营企业仍依靠原先的管理方式,不建立适应大企业的组织结构,这势必造成组织结构的滞后,限制了企业的继续快速发展。

二、私营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组织建设。

组织设置应从组织外部及组织内部考虑,选择组织成员在所处环境中能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结构,同时要赋予企业组织中各不同部门更多的职能,给予相应的权力,让其参与决策,参与到组织业务流程中来,组织结构本身的设计,应该在流程、部门划分、职能界定、责权利的规范上为高效率奠定基础。最后为更好的解决我国私营企业组织臃肿问题,我们尽量减少企业管理层次,这可以使组织的学习效率更高,更容易形成创新思维,更适合开展系统性的学习和工作。

企业应规范、清晰各岗位的责权利,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企业业务流程,完善例外业务的处理机制,部门设置和职能划分是不是基于流程需要,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渠道是不是畅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是不是有效等,都对组织结构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二)通过完善公司制度与治理结构,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私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创业者角色的转换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符合企业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在小规模经营阶段,组织小、单位少、人少、事少,比较容易联系和协调关系,容易做好经营管理,但随着企业成长,规模做大了,人多事难,单靠人力来管理是不够的。因为企业规模越大,管理越困难,如果没有严密的分层负责的管理制度,作为规范一切人、事、财、物的准绳,据以彻底执行,其前途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必须依靠规章制度的力量来管理,靠组织的力量来推动,以弥补人力的不足。

建立制度的过程,也是组织成长的过程。因为制度明确了企业内不同组成部分各自的目标与功能,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这种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私营中小企业的组织能力。私营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治理结构的建立,应遵循宜简不宜繁的原则,适当保护创办人与主要决策者的领导权威,使私营中小企业不被各种繁文缛节窒息了活力。这种灵活性与建立完善科学的治理结构并不矛盾。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控制作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在日常生产、采购、领用、销售及行政管理花费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收支平衡。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必须分开,账目清楚。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以揭露问题和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改善及财务人员责任的加强。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水文.管理危机:私人企业成长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004.5

[2]凌四立.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43)

[3]张维迎,李其主编.管理与竞争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美]彼得?德鲁克.组织的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规章制度管理规定范文 下一篇: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