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时间:2022-08-21 12:11:25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面对独生子女的主体,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寻求和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最佳途径,准确地把握和捕捉班主任工作的最佳时机,我觉得适时、适当、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表扬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这一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近年来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了赏识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赏识、奖励能加强行为,惩罚则减弱行为,两者的作用似乎是对应的。后来他又认为,奖励比惩罚更为有效。为此,我思考了很久,发现对孩子多加表扬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会激发出来。于是,我在班级管理中以“赏识教育”为理念,每天多鼓励表扬孩子们。

一、制订详实的表扬标准

标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了标准就有了目标,就有了划定界限的准线。新课程在标准方面提倡课堂评价的鼓励性和发展性,可以说极大的满足了学生渴盼表扬的心理需求,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对学习的乐趣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之中,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依赖“外部权威人物评价”阶段。盲目的表扬使其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反而一再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从而滋生骄傲、自满情绪。我们需要有一个细致的表扬标准,可以使全班学生有目标可奔。这个标准可以是在每天晨读、课间、课上、午习、排队等多个方面都制订具体细则,同时,每天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值勤员,让值勤员按标准,对每个同学进行评估。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于自我管理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赏识心理。

二、准备完善表扬信息

信息在生活中至关重要,有了信息社会才会进步,这就需求信息的质量和效率,班级表扬信息亦是如此。实施赏识教育时,首先就是承认人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赏识可以更好地激发。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值勤员的能力,大胆放手让他们各尽其责,每天下午放学前,将一天中值得表扬的人和事汇总到值勤员那里,由值勤员整理后,并分类整理,交给老师,在第二天进行公开公布,开展不同形式的表扬奖励。

三、充分利用表扬时间

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个性。因而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得到了表扬时,他们表面上可能会装的满不在乎,其实心里却在暗下决心,一定要追上和超过对方;而当自己取得了成绩或做了好事受到表扬时,他们也常会以此为动力,更加珍惜荣誉,发奋努力,争取好上加好。我将每天早读的前一分钟作为固定的表扬时间,将前一天中全班同学在各个方面的优异表现、进步表现、好人好事等都加以表扬。这样,受表扬的学生就会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没受到表扬的学生也会在这一天中努力,使自己受到表扬。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有了进步,都变得很自信了。

四、丰富强化表扬形式

再丰盛的食物天天品尝也会觉得口伐无味。这就要求教师的表扬也需要日新月异,所以除了集体表扬外,教师还可以让班干部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并对那些老师和同学不知情的好人好事作相互表扬和自我表扬。表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多去了解自己的学生、关心自己的学生,从每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同,去揣测、琢磨表扬的不同花样。

为了提高表扬成效,充分发挥表扬带来的心理效应,促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热情,我要求值勤员首先将表扬进行分类,把表扬类别分为守纪类、勤学类、劳动类、卫生类、好人好事类、文明礼貌类、创新类及其他类别,将每日被表扬者依据表扬内容记入相应类别。当一名学生在某一类中表扬满十次后,除奖励一颗五星外,还授予其相应称号:如劳动类授予“小蜜蜂”称号;好人好事类授予“小雷锋”称号;创新类授予“小爱迪生”称号等,并且将表扬与“雏鹰争章”相结合,每一类表扬满十次,便授予相应的“雏鹰章”。既大大提高了表扬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卡耐基说:“若须给他人纠错,就以赞扬的方式开始。用赞扬的方式开始,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会受钻牙之苦,但麻醉能消除苦痛。与惩罚式教育相比,赏识教育就是变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赏识教育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实效,降低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老师轻松了,学生自觉了,干部能干了。

上一篇:教学中的“概率统计” 下一篇: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