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求异创造的新能力

时间:2022-08-21 11:30:05

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求异创造的新能力

【摘要】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关键词】提高 有效性 培养 创新能力

一、营造创新的氛围,激活创新的火花

英语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如课堂上,桌椅一般横成排、纵成列地有序摆放,殊不知这种摆放方式束缚了学生的交流范围,降低了学生的交流热情。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变换桌椅的摆放方式,如围成圆形、方形,根据个人特点交换位置,如好的学生搭配差的学生,外向的学生搭配内向的学生,通过与好朋友谈心,打电话等方式,让学生能围在一起用英语对话交流。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愉快、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二、铺设创新的机会 ,迸发创新的潜能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让学生自己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再如,如在教学"打电话"这一对话时,我就要求学生改成“自己打电话”,让学生进行“Pair work”,再与Partner一起设计出不少于8句的电话对话。十五分钟后,学生们都争着上台演示他们“创作”的“作品”。虽然学生在“创作”中会难免遇到一些语言障碍,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但学生的兴奋点却被激活了,他们的创作欲得到了开发,表现欲得到了满足,而且学生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

三、构建创新情境,提高创新的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1.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复习26个英语字母时,教师课前把一些单词或句子按照字母的顺序编译成0-26的数字写在小黑板上,再让学生充当破译员把这些数字的密码即字母写出。这时可向学生提问:“这些密码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破译出来?”这时学生会很新奇而且很积极地思考如何破解这些密码,谁都想最先把他们破译出来。等同学们找到答案后,教师马上又问:“谁能把这些单词组合成正确的句子?”学生大脑马上又活跃起来,争先跑到黑板前写下自己的答案,然后老师试着问大家“Is that right?(对吗?)”大家还给他一个笑脸“Yes(对)”。课堂气氛充满交际活力,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环境之中,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2.创设对话情境。如在操练Who’s …? How old is …?句型时,先让学生每个人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然后几个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3.创设竞赛情境。在练习I can ….句型中,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着说:I can dance. I can sing. I can play football.…通过小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施展了个性。

4.创设表演情境。如教学father , mother, brother, sister等家庭成员的名词后,给学生布置回家作业题:让学生用体态语来表演职业。(1)爸爸、妈妈的工作要求用体态语言表达出来。(2)长大后你想当什么(可用体态语言表示)?学生们有了充分的准备后,第二天上课时都踊跃发言,通过学生在讲台上用体态语来表达父母的职业,让全班同学猜一猜他(她)爸爸、妈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然后用英语说出来。而当问学生长大后想当什么时,他们更是热情高涨,一边说a policeman,一边还向全班同学行了一个军礼,使凌乱、分散的内容串联起来,把知识完整地呈现出来。学生在教学中说说、做做,烙下了印象,不但活跃了思维,而且更能深刻的理解了词义。

四、架设创新的平台,展示创新的水平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课堂上开展 Group work, Team work, Pair work 等教学活动,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

上一篇:历史学困生,加油! 下一篇:浅谈特殊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快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