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时间:2022-08-21 10:53:08

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摘 要:网络时代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基于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本文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以及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111-02

总理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1]。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编辑队伍在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0个新职业网络编辑作为新职业之一正式加入三百六十行之列。网络编辑活动是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生产或整合各种信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的工作人员[2]。网络编辑承担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和编辑任务,成为当代最有前途和最有前途的职业之一。网络编辑不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网站内容的缔造者和网络文化的开风气者;不仅具备网络技术优势,更是信息时代“内容为王”的力行者;不仅拥有相关专业知识,更是网络编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兼长者。2005年11月8日第六记者节,三位网络新闻人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2005年普利策奖中,网络报纸突破公共服务奖项获得了其他新闻奖项的提名,这在普利策奖历史上实属首次。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让人感到网络媒体乃至网络编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网络编辑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兴职业,其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3]。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在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一: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

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2年开办的信息传播与策划(网络传播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前景。从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来看,该专业学生毕业时以在各类公司和网站担任网络编辑工作为主,但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转向产品运营、网络营销类岗位,其所属部门有运营部、市场部、产品部。很多人并没有沿着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的纵向生涯方向发展,更多人是横向发展成为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等。这正契合了镇江高专培养人才“能胜岗+能转岗”的人才培养策略。在培养网编人才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里,既要集中有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和实训,如网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艺术网页设计、网络活动与策划等,又要根据社会要求和实际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如新媒体技术与运用、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等课程,按照学校提出的四平台八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网编人才教学计划。当前,网络编辑专业设置要适应行业需求变化进行变革,专业定位不再是培养 Web1.0时代狭义的网络编辑,而是培养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紧缺的“大网编”――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不仅培养学生的内容采编制作能力,更要加强移动媒体信息采编和网络传播推广、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综合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据此,网络编辑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紧密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采编、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懂运营、懂制作,掌握各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移动端内容采编制作和运营的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二: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一)对口企业外聘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

校企合作与实验教学是培养网络编辑人才的重要思路。该专业建设按照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进一步聘请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更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立更多联合实训基地,校企有效对接,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镇江高专培养网编人才专业合作的是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名城镇江网和七百度网络传媒公司。金山网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镇江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数名金山网资深的网编直接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如金山网总编辑许益明的“网络活动策划”、采编部主任陈洁“网络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以及新媒体部主任高新的“新媒体的制作与运用”等。网站资深编辑走进学校,给学生进行网站具体编辑实务(网络新闻采编、网络专题策划和网站编辑案例)的介绍,用具体生动的实务让学生消化课堂理论了解实际操作,并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制度化。这些网站资深专家还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专业学习的若干问题。学生们也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在网站实习实践,参加新闻采编和各类网络营销活动,有效拓展了学习领域,保证了学习效果。校企联手、产学研结合,对于更好地推进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二)校企合作保证实践环节效果

由于学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时间学生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有一定困难。镇江高专与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合作,灵活排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了一个学和生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个学期完师生共同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金山网的参观,并且第一时间注册论坛成员参与论坛实践。进入第三学期后,结合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参加历时数周的网编实训,如网络新闻采编、网络活动策划和网络运营实践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实行指导老师制度,有针对性地强化网编核心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三年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所学专业到各地网站和传媒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网编实践,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充分调动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

(三)建立三级专业技能实习体系,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获得

实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网络编辑专业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讲课内实践体系、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校外产学研体系结合构建协同的系统专业实践体系,形成本专业实践育人的特色,分层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表1所示)。

三、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三: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

由于在校外合作基地建设、合作项目管理、行业教师引进政策等具体问题上存在观念、制度、操作上的障碍,导致在构建实训体系中存在资金、人力、管理上的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一是实习经费不足,二是合作上存在各种障碍使得学校主动放弃,三是学生忙于就业、深造,对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因此以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模拟网络新闻工作情景,构建网编实训体系就成了有效的实训体系组成。

网络新闻编辑实训不再是理论和模拟,而是真刀实枪真功夫。学院和网站新闻系统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工具。系统采用动态采编系统,支持以记者、栏目编辑和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登录,实现网络新闻稿件采编和的完整流程。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就由传播班的学生担纲,主要从事公众号的栏目建设、内容策划、文字采集和编辑以及图片摄影后期技术处理等环节。微信内容紧密联系学院师生实际生活,不仅有校园新闻,还有饮食养生、娱乐、星座、职场等内容。艺术设计学院成立微信工作室,配备了学识和技能过硬的老师,从策划立意、新闻采编、摄影图片、影视拍摄后制、网络技术等方面予以指导并把关。专业老师和传播班学生共同策划了一些有创意和校园生活气息的活动,如杯子舞、设计校徽活动选拔、《超能战队》的大白带你参加艺术学院等活动。在微信专题策划上,传播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策划了环绕音乐会学院老师专题、优秀学生专题和校友专题。这些策划的活动和专题对宣传学院、宣传学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期微信公众号的访问量从最初的10+到现在的2000+。传播班的学生利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微信运营、策划、图文编辑和以及部分编辑素材整合排版工作,极好地宣传了学院和学校,为学院招生工作和反应艺术学院师生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四、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四:进一步加强完善师资力量

由于网络编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兴职业,因此,高校开办这些专业通常会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步伐。从高校原有的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对应度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新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事实上许多高校都亟需建立一支具有新闻采编、网站网页设计、数字技术、媒体经营等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这需要多学科交叉型人才队伍,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不可能事先由高校培养出来。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职院校的教师两部分组成。企业的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方法有限;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网站的实践经验。因此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定期对网站的网络公司的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法等知识的培训,同时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用制度要求他们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学习网站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培训、业务进修和企业锻炼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能有效加强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 师静.“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人才的培养[J].青年记者,2015 (12):91.

[2]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7-48.

[3] 王新春.网络编辑的职能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7.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电视剧公司的转型 下一篇:长尾理论在提高移动广告转化效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