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时间:2022-08-21 09:08:52

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情绪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探视、向患者讲解颅脑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麻醉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实例、健康科普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颅脑肿瘤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确有助于缓解颅脑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应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 关键词 颅脑肿瘤 围手术期 焦虑心理 护理干预

患者得知患有颅脑肿瘤时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生活失去信心。焦虑和恐惧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并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术后康复。现通过对颅脑肿瘤围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一系统的护理干预,确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1]。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拟行颅内肿瘤手术,即无心血管精神神经疾病,内分泌紊乱的30例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3~60岁,既往有手术麻醉者5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入院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干预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前下午行SAS、SDS及血压、心率评估,以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心理学调查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学调查。自评结束后分别将SAS、SDS中的20个项目分数相加即得到粗分,再通过公式转换以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为标准分。

心理干预手段: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加强健康宣教,给予心理支持,放松训练,让术后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取得家属、亲友的配合等,以解除术前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影响。

结 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无明显差异,两组入院后SAS、SDS标准记分无明显差异。而心理干预组术前SAS、SDS标准记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入院后血压心率不存在明显差异,而手术日护理干预组血压降低10~30mmHg,心率减慢10~20次/分,对照组血压增高10~30mmHg,心率增快20~30次/分。

护理措施

术前:①术前宣教:有研究表明,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教育,包括疾病的诊断、预后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可以减轻焦虑和恐惧的心情,缓解术后疼痛,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加速术后恢复。在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时,一些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与传统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术前2小时口服碳水化合物、不再常规留置胃管和尿管、早期口服进食及下床活动、出院时间可能提前等,因此,这些均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并取得配合。②术前功能训练:术前的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对手术的耐受,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如术前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垂体瘤的患者练习用嘴呼吸,髓内肿瘤的患者练习床上排便、轴位翻身,膀胱功能训练等。

术中:优化麻醉方案,快速康复外科要求的麻醉不仅仅只是加速患者在手术期间,还包括优化术前用药、提供最好的术中条件、加快麻醉后恢复、避免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早期并发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充分止痛消除不适、加速术后功能重建等。研究结果显示,局麻和硬膜外麻醉比全身麻醉更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快速康复。在全麻时使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麻醉剂(如地氟醚、七氟醚、芬太尼等),可使患者快速复苏,尽早进食及下床活动。大手术时采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可减少全身物的使用,术后还可作持续硬膜外给药止痛,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能减少术后相关的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2~3]。因此优化麻醉方法是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术后:①术后充分止痛:充分止痛是快速康复计划中一个重要环节,国内临床最常采用的镇痛方法是使用镇痛泵。但此类药物本身可以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增加患者的不舒适感。近些年来,术后持续硬膜外阻滞更受推崇,维持使用至术后48小时,同时持续硬膜外阻滞既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又可以通过阻滞神经传导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肠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进食和早期活动。②早期进食和活动:国外的最新研究证明术后早期进食可以促进切口愈合,增加内脏血流量,刺激肠道蠕动,减少肠管瘀张,减轻患者疲劳感。许多国外的医生认为术后早期进食不但不会产生腹胀、呕吐等不适,而且会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因此,一般的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一定量的流食,如果没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可以在术后24小时后恢复正常饮食。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及凝血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患者康复。一般的肿瘤切除术后1天开始床上抬臀运动,导管拔出后即可下床活动。如肢体活动障碍,也应由健侧带动患侧或在家属的帮助下,在床上早期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红日.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围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9):43-45.

2 向阳.颅内肿瘤病人术前心理学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32.

3 刘莉.快速康复外科在颅内肿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士杂志,2010,20(8):70-72.

上一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护理 下一篇: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