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鉴证的风险与防范

时间:2022-08-21 06:52:19

价格鉴证的风险与防范

对涉案物品价格进行鉴证,是物价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价格管理工作在司法领域的延伸,它与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因此,做好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物价部门的服务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价格鉴证行业兴起的初期,价格鉴证人员还没有意识到价格鉴证有什么风险。尽管曾经有些价格鉴证机构和人员因此受到了惩罚,甚至追究了法律责任,但这种责任严重到什么程度,毕竟大多数人没有亲身经历或看到过。习惯于原有体制的价格鉴证人员尚不具有基本的风险意识,更不具备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随着价格鉴证事业的兴旺发达,价格鉴证行业的执业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风险来自各个方面,有各种原因,有的难以预测,有的可以防范。因此,分析风险成因,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防范风险,是规范价格鉴证行为,维护价格鉴证机构和人员声誉,促进价格鉴证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对价格鉴证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价格鉴证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价格鉴证执业风险的概念

价格鉴证执业风险是指价格鉴证机构和人员在价格鉴证活动中因出具了价格鉴证结论而可能遭受的损失。目前这些风险主要有:价格鉴定机构和人员的声誉受到损害;失去大量的业务,取得新业务的难度加大;承担经济责任;承担行政责任;承担刑事责任。

二、价格鉴证执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价格鉴证执业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因素

制度缺陷是造成价格鉴证行业现状的根源所在。制度原因造成的风险是价格鉴证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表现在价格鉴证责权不明确、外部监督不规范、内部制度不健全等。

(1)责权不明确

价格鉴证机构是价格主管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大多是二级法人机构,由物价部门指派,拿行政工资,吃“大锅饭”,无明显的奖惩措施,不能充分调动价格鉴证人员的积极性,人员流动性大,无相对固定责任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2)外部监督不规范

目前对价格鉴证机构和人员的监督主要是价格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纪律监督以及检察、法院的司法监督。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外部监督往往隔靴搔痒,找不到科学监督的切入点,造成外部监督的空泛。

(3)内部制度不健全

内部制度是价格鉴证机构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保障。内部制度的健全,是保证价格鉴证结论公正的基础,价格鉴证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严格,价格鉴证机构对业务质量、工作程序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控制,必然会大大增加执业风险。如价格鉴证机构的公章被随意使用,无统一的价格鉴证报告书格式,没有内部审议讨论制度等。

2、法律因素

法律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法律依据不足、法律不够完善、部门规章不透明、部门规范冲突等方面。

(1)法律依据不足

首先,价格鉴证作为价格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能,是价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法律、法规对此作相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作为价格方面的母法,对价格鉴证只字未提,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其次,根据近十年来的价格鉴证实践,部分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涉及价格鉴证的专门性、地方性法规或以政府令形式的行政命令,对价格鉴证行为进行法律规范。由于实践经验不够,涉及面广,法律、规章不可能规范详尽,而配套规章未及时出台,法律不够完善。

(2)部门规章不够透明

虽然从理论上讲,行政性规章或地方性规章并不是法律。但大量的具有指导性的行政性规章或地方规章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实际上,它们填补了中国法律的许多空白,这些规章是价格鉴证人员在执业中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和考虑的政策。但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这些规章并不是全部公开发行,大众获取困难。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文件的内容,变化很快,价格鉴证人员无法及时获知这些变更的政策,仍使用过时的、无效的规定处理案件,使得价格鉴证机构和人员面临巨大的风险。

(3)部门规范冲突

在我国,不同的业务范围归不同的管理部门管辖,有国资部门,有国土部门,有商务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文件互相冲突,标准各不相同,甚至价格鉴证结论相关管理部门互不承认。

3、技术因素

技术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无统一的鉴证规范、概念模糊、方法误差等方面。

(1)无统一的鉴证规范

从事房产和土地的价格评估,有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可依,操作起来很规范。全国价格鉴证机构从事价格鉴证工作十多年了。但一直没有全国统一的操作规范。不管是鉴证技术路线、技术过程,还是鉴证文书格式,各地没完全统一,随意性较大,影响价格鉴证结论的统一性、准确性,影响整个价格鉴证系统的形象。

(2)概念模糊

由于价格鉴证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人员经验不足,价格鉴证理论研究不够,一些概念没有定论,价格鉴证人员在工作中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去理解,造成价格鉴证结论的偏差。

(3)方法误差

价格鉴证的技术方法分为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3种。3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各不相同,技术路线完全相异,做出的结论亦有差别,价格鉴证人员在鉴定中只能根据委托目的、标的物特点,做出判断,适当选择一到两种方法,按照方法规定的技术路线,做出结论。

4、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产生鉴证机构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鉴证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故意行为等方面。

(1)责任心不强

价格鉴证工作对于维护司法、行政执法的公正,维护国家利益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刑事案件中的涉案物品价格鉴定,鉴定结论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价格鉴证的工作性质要求价格鉴证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敬业精神。有的价格鉴证人员工作中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做出的鉴证结论书错字连篇,漏洞百出,评定估算工作不到位,价格鉴证结论扭曲严重,风险难以估量。

(2)业务素质差

价格鉴证机构是物价部门的下属机构,有的地方的物价部门把价格鉴证机构作为安排子女和其他亲属的地方,没有公开、公正地选拔人才,有的人员素质很差,根本不能承担价格鉴证工作的重任,让其从事价格鉴证工作,必然导致风险。

另外,按照有关规定,从事价格鉴证的人员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条件,而近几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等原

因,造成价格鉴证机构人员流动性较大,鉴定人员不固定,很多价格鉴定人员刚刚经过业务培训取得上岗资质,很快就被安排到别的岗位,又调来新的人员从事价格鉴证工作,而这些人员既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业务素质很难保证,做出的价格鉴证结论难免出现差错。

(3)故意行为

价格鉴证人员为谋求不正当利益,违反职业道德,不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任由委托人或当事人摆布,投其所好,无原则地高估或低评。或者听命行政干预,造成鉴定结论失真,损害国家和有关当事人权益,给价格鉴证机构和人员带来风险。

5、程序违法因素

程序违法导致价格鉴证结论不可采信,造成巨大风险,也是价格鉴证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表现在一人办案,未到现场查验或未进行市场调查,审签程序不到位,违规受理等情况。

(1)一人办案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从事任何一宗价格鉴证业务,必须要有两名以上有资格的鉴证人员参与,事实上。有的价格鉴证机构特别是县级价格鉴证机构,经常没有保证两人同时参与,违反程序,造成价格鉴证结论不合法。

(2)未到现场查验或未进行市场调查

对标的进行查验和进行市场调查,是价格鉴证工作必不可少的程序,有的价格鉴证人员为了省事,未查验实物,不进行市场调查,难以保证价格鉴证标的与委托标的一致性,致使价格鉴证结论严重偏离实际价格。

(3)审签程序不到位

按照规定,价格鉴证结论报告书应由价格鉴定人员签字,价格鉴证师、法定代表人签发后再盖章发出,有的价格鉴证机构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真正履行程序,就发出了价格鉴证结论书,造成风险。

(4)违规受理

大多数省市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从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价格鉴证,价格鉴证机构应受理同级机关的委托。有的鉴证机构没有按照规定办理,下级机构越权受理,或上级机构直接受理下级行政区域相关机关的委托,或者该做复核鉴定的却做了重新鉴定,程序违法,结论无效。

6、其他原因

(1)与其他中介机构结论冲突

社会中介价格评估机构很多,他们依据不同管理部门设立,有国资部门的,有房产部门的,有国土部门的,与价格鉴证业务交叉,加上缺乏统一管理,各个价格鉴证机构鉴证标准不一,导致价格鉴证结论相异。

(2)外部因素干扰

有的委托人或当事人,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要求鉴证人员作出不切实际的鉴证结论,他们有时提供不实的证明材料。诱导鉴证人员;有时采取行贿手段,诱惑鉴证人员;有时甚至调动所有的社会关系,打招呼、施压力,干扰鉴证人员的工作。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价格鉴证机构和价格鉴证人员造成执业风险。

三、价格鉴证执业风险管理与防范的若干对策

价格鉴证风险是可以识别、估计、评价和控制的。价格鉴证人员要善于识别风险,掌握风险规律性;要敢于面对风险,控制风险的危害性。既不能无视价格鉴证风险的存在,也不能因为价格鉴证风险的存在而怯于承接业务。要具备化险为夷的能力。有效地加强风险防范,是价格鉴证机构及其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

1、强化风险意识,是防范风险的开始

强化风险意识,是降低价格鉴证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价格鉴证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对价格鉴证工作人员的作用和期望也随着提高,价格鉴证工作的责任范围和潜在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价格鉴证工作者应认识到价格鉴证风险的广泛性和危害性,强化风险意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按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价格鉴证工作,拟定科学的价格鉴证计划,采用正确、恰当的价格鉴证程序和方法,制作全面规范的价格鉴证报告,才能减少价格鉴证风险。首先,从受理程序开始,就要有风险意识,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业务,坚决不予受理;可受理的业务,签订鉴定业务合同时应明确业务范围,明确签证基准日。明确报告的目的和报告许可接受人,还应尽量限制任何第三方使用报告中的结论。第二,在进行具体价格鉴证工作时,要有风险意识,充分认识按程序办案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每宗业务。第三,价格鉴证人员在撰写价格鉴证结论书时要有风险意识,应当考虑当事人或委托人出现欺诈或提供虚假信息时应承担或解除的责任。第四,对于价格鉴证过程中难以把握的或价格鉴证人员认为可能存在风险的事项。价格鉴证人员有责任在报告中披露其不确定性或所面临不同后果的可能性。

2、改善执业环境,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快立法进程,解决法律依据不足和法律不够完善问题。其次。要增加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透明度,让鉴证机构能及时准确地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正确处理鉴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第三,要加强价格鉴证职业的社会教育,使各级领导、当事人、司法机关、行政执行机关和社会公众理解价格鉴证工作的职责、工作内容和应承担的责任。杜绝对价格鉴证执业的干扰,给价格鉴证机构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环境。

3、完善各种制度,是防范风险的保障

(1)价格鉴证人员的公开选拔和培训学习制度

价格鉴证过程的主体是价格鉴证人员,价格鉴证人员的素质与风险息息相关。首先,要公开、公正地选拔价格鉴证人员,让一批优秀人才进入价格鉴证队伍,有利于价格鉴证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价格鉴证人员资格的获取和培训也非常重要。它能确保价格鉴证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胜任价格鉴证工作,第三,价格鉴证人员仅有价格鉴证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与之相关的经济、法律、财务知识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价格鉴证业务,第四,对已取得价格鉴证资格的从业人员,应不间断地开展后续教育。后续教育是提高价格鉴证人员素质、保持其执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各价格鉴证机构和人员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自我培训。后续教育应摆脱那种为教育而教育的形式主义,应针对当前价格鉴证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目的地进行,既可采取聘请名师讲座的形式,也可采用价格鉴证人员相互交流讨论的形式,使后续教育切实为提高价格鉴证人员水平服务。

同时,价格鉴证人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刑法第229条、第305条对中介组织的人员、刑事案件中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虚假鉴定、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严重不负责任有重大失实等作了明确处罚规定。触犯这两条的案例很多,如前所述,我们干的是司法鉴定的工作,直接为诉讼服务,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因而受刑法的调整。应对照刑法规定约束、检查自己,不干违法的事情。

(2)价格鉴证纪律约束机制

价格鉴证人员要有诚信、勤勉的精神,要有严谨、踏实的作风,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价格鉴证业务,要严格按照独立的价格鉴证准则进行,遵循执业规范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办事。对于主观随意,违规操作,马虎了事等现象,价格鉴证行业要有纪律约束。

(3)工作责任制度

价格鉴证机构内部要有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度,要明确价格鉴证人员的责任、工作范围,让鉴证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担风险,充分调动鉴证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鉴证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吃“大锅饭”,责任无人承担等现象。

在实际鉴定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除了要抓好上述几项工作之外,重点要坚持严把“五关”:一是严把委托关。对每起鉴定委托都认真核对委托书中所载的各个项目是否符合价格鉴定规定的要求;二是严把勘验关。对每起委托价格鉴定的案件坚持有两名以上价格鉴定人员出现场制度,认真做好勘验笔录,逐一登记,详细核对好数量,妥善保管好现场第一手资料;三是严把物品价格调查关。价格调查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价格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货渠道各不相同。同类物品的价格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做到同一类物品调查3家以上的价格,取其中准价为基价。对市场上不能获取的物品价格,采取向厂家、商家、物主等多方收集资料的方法,使之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四是严把鉴定结论审核关,无论大小案件,都要坚持“集体讨论制度”和“负责人审核制度”。对较大的特殊重大案件,还要由主管领导参加并主持会议讨论,并逐条逐项核对鉴定依据。查找漏洞,做好记录,使出具的鉴定结论依据充分,概念清楚,程序合法。计算准确,公正合理;五是严把案卷管理关。鉴证业务无论大小都要做到一案一档,材料齐全,装订整洁,专人管理,保证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度的实施。

(作者单位:吉林省价格认证中心)

上一篇:走出误区节能减排再造循环经济新亮点 下一篇: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