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讨

时间:2022-08-21 03:04: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讨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丧失了生存空间,甚至遇到了生存危机。文章分析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弊端和优势,并且探讨了具体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优势;弊端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42-01我国有许多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数字化技术凭借自身的种种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得到了推广应用,由于目前仍然缺乏完善的规范与体制,导致其在实际运用中暴露了一些弊端,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弊端和优势(一)数字化保护的弊端。首先,缺乏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并不完善,缺少全面的资源,使有关的学术研究受到了制约。其次是上级部门未给予有效指导。数据库管理中心负责保护文化遗产,其责任安排较为集中、管理力度不足,导致资源的采集和存储等应用受到了制约。再次,投入的资金不足。有关的研究与保护机构由于资金不足,无法顺利开展数字化软件的开发工作,同时也难以有效提升机构的服务水平与数字化技术。最后,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采集工作的质量。(二)数字化保护的优势。首先,数字化保护可以囊括更为全面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其保护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结合文化的形态与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了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其次,数字化保护可以及时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文化遗产大量流失。最后,数字化保护更容易通过各个渠道传播,可起到宣传作用。二、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储存此类文化遗产的数据库进行建立健全,动用多途径的资源持续更新数据库内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配备详细的原始资料,包括与之相应的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其存在的形式比较特殊,自身的文化特性无法通过单纯地收集与储存数字化资料体现出来,相关部门要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手段实施保护措施。(二)加强建设有关的保护职能部门。因为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上级领导的重视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指导,使得具体责任没有落实,所以尽快建立各个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需要为各个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分配具体的检索、存储与收集任务,从而顺利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在保护工作中投入更多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需要向有关的职能部门与各级政府寻求资金支持,利用其提供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促进机构的软实力提升,进而顺利、有序地开展影像制作、多媒体资料与软件开发等工作,使研究机构掌握更为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升其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四)注重基层工作人员技能的提升。保护机构需注重基层工作人员资源采集技能与数字化技术的提升,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课程的方式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从而不断改进工作质量,确保数据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与此同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宣传有关的保护知识,并且面向社会加大力度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民俗、技艺及民间游戏等,使普通民众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三、数字化保护工作中的反思现阶段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一就是数字化技术,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应当和文化生态相平衡,不要以阻碍文化传播、破坏文化多样性作为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代价,对文化生态给予充分尊重。其次,运用数字化技术应和其他学科相结合。技术人员要开拓自身视野、勇于创新、跳脱学科限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应用数字化技术要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要以服务内容为核心,采用数字化技术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四、结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除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外,还能充分体现综合国力,特别是文学软实力,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尝试,并且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极寻找出路,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与功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参考文献:[1]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模式及实现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2):69-74.[2]代俊波,单桂花.基于Web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5,(18):32-34+17.[3]蔡群,任荣喜,邱望标.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3-46.

上一篇:储一窖萝卜过冬 下一篇:五脏滋补,练好“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