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时间:2022-08-21 12:35:44

浅谈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摘 要】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建设,就是以校园网为依托,通过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共享文档、数字化图书馆、远程教育、网络测试等多种应用平台,实现校内外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各种学习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服务。本文将从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目标及意义等角度来探讨。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平台;校园网;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意义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2009年12月13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上提出了加快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六个关键环节,在“创新教学方式”中指出:“要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技能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

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信息化是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集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教学信息化建设,就是以校园网为依托,通过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共享文档、数字化图书馆、远程教育、网络测试等多种应用平台,实现校内外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各种学习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服务。

一、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

基于学校校园网建设的情况,本着“总体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进一步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拓展校园网数字资源空间维度,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支撑平台,为教学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特色,按照“引进优质资源,开发特色资源,引进和开发并举”的思路,进行教学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整合和应用,建立与教学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为学校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服务,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总体规划做到科学全面

根据学校教学信息化现状与发展需求,结合IT技术的发展,全面规划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其充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同时为社会提供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主要包括:(1)完成校园网建设,建设主控机房,同时接入因特网,校园网覆盖所有计算机实验室、各科室、各专业教研室;(2)建立统一信息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3)制定统一规范的信息标准,搭建接口规范的应用平台;(4)建立高可靠性的校园数据中心,整合功能全面、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5)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创建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模式;(6)强化数字化硬件平台建设,创建可移动、高度共享的数字化办公与教学环境。

(二)项目实施做到协调有序

在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应做好项目组织者的遴选、软硬件的选型、建设团队的选择、建设任务的部署与建设进度的统筹安排等。

硬件环境和软件系统需协同建设,以便充分发挥教学平台作用。各系统之间也应协同考虑,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通用的接口,形成有机集成的信息资源平台。学校计算机教师要参与建设,了解技术规范,以便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组织机构健全,内容管理规范。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是真正发挥作用的保障,只有建立好管理规范和支持机构,才能确保信息化平台的稳定运行。

(1)在管理规范方面,对各平台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安排系统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

(2)在支持机构方面,项目建设尽量选择规模大、服务好的公司优质产品,与公司签订严谨的建设合同,保证平台建成后拥有良好的售后服务。

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目标

(一)建立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建成以各专业及其专业群为重点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支撑平台。建成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的教学信息化资源库,充分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共享,辐射带动其它中职学校共同发展。

(二)完善教学视频交流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共享化、师资培训日常化、教学管理现代化、校园安全管理一体化。

(三)完善学校数字化教学与管理硬件平台,建成集中管理的后端数据管理平台,全面实现数字化教学与管理。

(四)完善教学及校务信息管理系统,建成高效、快速、准确、规范、精细、节约、智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五)建立内容充实、技能领先、工学一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六)建成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应用与运行制度。

三、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教学信息化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

1.教学信息化平台可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建立高效、快速、准确、规范、精细、节约、智能的学校信息管理平台,健全整合注册报到、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就业管理等功能模块,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与效率。

2.教学信息化平台可增强教学资源的开放性

建立共享型教学平台可使专业教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教与学提供广阔空间。首先,共享型教学平台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学生可在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中随时自主学习;其次,共享型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开放空间,通过网上听课、共享教育资源等多种形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教学信息化平台利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可接近真实地再现实训过程、实训场所,从而突破传统专业教学的时空限制。

3.教学信息化平台可增强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建立完善共享型教学平台,一方面可通过互联网将外界丰富的信息资源引入教学平台,把外面的世界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又可通过校园网将教学资源平台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进一步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

4.教学信息化平台可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可将专业教学中较为枯燥、难度较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的学习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效果。

5.教学信息化平台可增强专业间的交流

学校各专业在管理与教学方面各有特色,但平时各专业之间缺少了解、交流沟通和共同探讨研究的机会,使得各自掌握的先进经验、理念不能得到充分共享。通过共享型教学平台,可使专业之间的交流,资源的共享更为便捷及时,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加强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建立教学信息化平台,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模式,校本教材、教辅资料、教具学具、课件等先进适用的教育内容,以及规范化、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数字化形式职业教育界共享,无疑会使示范校的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更广泛、更充分。

(三)教学信息化平台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不断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推动学校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安善航.青岛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3.

[2]赵卫兵.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6.

上一篇: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 下一篇:龚志忠:专业台湾美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