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标题阅读率

时间:2022-08-20 11:28:00

提高标题阅读率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纸媒如何突破?“增强可读性”是唯一路径。特别是党报,首先要从标题上“破题”,真正做到“准确而不偏颇、具体而不空泛、鲜明而不模糊、生动而不呆板”。

一、做好“减”法,让读者轻松阅读

与都市生活类报纸比,党报的标题“楼层”高,大多为“两层”,多则“四五层”;有时候主题成两行,多达40多个字。这样的标题形似海带,被称之为“海带标题”。如此之长的标题,哪个读者愿读。

1.减层数,多做单行题。

从受到热捧的新媒体不难看出,单行题已成为网络编辑制作新闻标题时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什么人+什么事的主谓结构则是基本手法。一行标题,易读、易懂、易记。传统纸媒多行题多,单行题少,完全可以“退多进少”,主动适应读者“碎片化”阅读习惯。

其实,对于编辑来说,这样做难度更大,这就和写新闻一样,越短越难写。难度越大,就越需要功底,需要耐心。编辑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积累和养成。

近几年来,三峡日报举办了三次“如何改好标题”研讨会,引导编辑增强制作标题的意识,提升制作标题的水平,效果明显。该报已连续3年获得湖北新闻奖好标题奖。

2.减字数,多做短标题。

心理实验证明,人的眼球转动是在移动视线。如果阅读时眼球转动,那是看不清字的。在眼球停的状况下,六七个字的标题可以一目了然,而标题越长,眼球停的次数越多,阅读也就越累。

让长标题短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是总编辑指导思想要明确,要对长标题说“不”;其次是要从标题生产的源头抓起,引导记者写短标题;再次是授权编辑“砍”长标题,改变“标题长就转行”的陋习。如果再铺以“月评月奖好标题”活动,必将出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局面。

二、做好“加”法,让读者愉快阅读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这是读者阅读的基本规律。任何一条新闻,有了好的标题,就能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甚至拍案叫绝。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笔者的回答是:多用动词,多用俗语。

1.加动词,标题就会生动。

标题要有感染力,诀窍之一就是用动词。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

北宋王安石巧用了一个“绿”字,使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传世名句。可见,制作标题,选用最确切、最有个性的动态语言来表达是多么的重要。常言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制作标题来说,也可以“一字抓住读者心”。

编辑要多用动词,尽量少用形容词,有形有声的一个字,就能让整个标题都“动”起来,去激起读者心灵中的“千层浪”。

2.加俗语,标题就有灵气。

“话需通俗方传远”。写新闻讲究通俗,制作标题更是如此。我们不能把标题做得玄而又玄,做得离奇古怪,令人摸不着头脑。像报纸刚开始用“给力”、“拍砖”、“吐槽”等网络语言时,就受到了读者的质疑,有老干部甚至打电话到编辑部“纠错”。

其实,无论是高端读者,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是通俗的语言,大家都能读懂,有些群众语言甚至还能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制作标题时,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这样就能达到“明白如话”的效果。

像《三峡日报》曾经刊登过的新闻标题《负担减下去,农民笑起来》、《台上讲得流泪 台下听得泪流》等标题,没有什么文采,但仍然很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群众语言虽然没有书面语言那样的典雅、庄重、精练,但却朴实、通俗、生动。有时候,记者所写稿件中,其实就隐藏着生动的群众语言,但就是提不到标题上来。编辑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沙里淘金”。有时候,编辑“绞尽脑汁”想出的标题,可能还不如文中隐藏的群众语言生动。

(三峡日报)

上一篇: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下一篇:提高幼师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