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时间:2022-08-20 10:59:08

浅谈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摘 要】今后我国发展义务教育的方向应该是:通过普遍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师资水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享有同等机会和同样接受优质教育;以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为本,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天赋、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最终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义务教育 公共性 治理

义务教育,是指我国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1986年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就强调了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公平合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权利是义务教育的任务,强调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受教育需求的公平性是义务教育的出发点。公共性是指政府公共活动必须实现公民的公共利益,公平、公正地配置公共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因此,公共性是一切政府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公共管理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也是公共管理活动最本质最突出的特性,是公共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一切组织活动的根本性质。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即是指社会各方要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公正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但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而且还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完成了由“人民办”到“政府办”的历史跨越。从此,义务教育有了经费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入学比例较之前显著增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学生上不起学的情况,这是我国推行义务教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可是,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我国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就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而言,从“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体制的形成,到“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确立,再到“省级统筹”管理体制的深化,不论是改革的动机还是改革的重点,很大程度上都集中于财力问题的解决。尽管这个过程也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校本管理体制的实施等等,可是相比较而言,财力问题是义务教育改革的重点,非财力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随着近年来国家投入的增加和县级政府自有财力的增强,财力矛盾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义务教育的发展将进入“后财力”改革时代。所谓“后财力”改革时代意味着非财力问题将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重心,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将实现由数量普及向质量提升转化的背景下,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将成为改革的核心。

二、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的缺失

市场经济的蓬勃兴起,改变了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种种弊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经济的运作方式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学校教育消费化的后果,是把作为公共生活实践也就是公共事务的教育,看做是被消费的商品,从而湮没了教育的公共性。教育只是适应消费集团的需要,而不去考虑教育的公共立场,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这使得教育的等级化越来越严重。考试、购买教育等,表面上看来公正;但事实上,不仅使得那些最为弱势的人群为争取自身权利而进行斗争的空间缩小,同时也使得公共性的问题没有人关注,致使教育的公正性和社会正义严重缺乏。这样,教育既失去了为公共利益贡献自己力量的公共性,又失去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因而教育正义没有体现反而缺乏。

三、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

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因而社会对义务教育公平最为关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将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基础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基本义务基础教育法规、政策,都要体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是否均衡;从教育结果(目标)看,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教育的功能看,是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教育公平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我国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迫切需求。义务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基础,处于教育金字塔的塔基,我国更应实现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的实现,要从源头上做起,层层落实,严格阻止有人将教育资源当成市场消费品买卖交易;维护教育的公共性,全力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函数――高中数学的根基 下一篇:诵读千古美文 提高学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