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

时间:2022-08-20 10:08:20

我国青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

【摘要】我国青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较高,且运动损伤趋向低龄化;运动损伤以轻度和中轻度损伤为主;其中肩伤、腰伤、膝伤、踝伤较常见;运动员伤后治疗效果不理想。

【关键词】垒球;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

A Survey of Sports Injuries among Chinese Young Softball Players

WANG Hai-xia

(Henan Provincial Ball Games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sports injuries among Chinese young softball players, especially with increasing higher incidence among players of lower ages. The injuries are mainly those of slight and medium degrees, with injuries of shoulders, waist, knees and ankles as the commonest.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se injuries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Keywords】 softball, young players, sports injury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各种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度紧张、异常激烈的比赛和训练当中,损伤的发生率比较高。运动损伤严重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对于青年运动员来说,运动损伤不但阻碍他们对运动技术的学习而且威胁着他们的运动寿命、运动前途〔1〕。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部分省市的青年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了解目前我国青年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为预防和减少运动的损伤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8年参加全国青年垒球锦标赛的8支代表队(北京队、四川队、山东队、天津队、江苏队、辽宁队、河南队、甘肃队)的青年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4岁到20岁之间,共计112人。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青年垒球运动员的损伤情况

2.1.1运动损伤率

被调查的110名青年垒球运动员有73人有损伤经历,损伤的运动员占总数的66.36%,其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随着垒球运动发展,现阶段青年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呈上升趋势,并且损伤趋向低龄化〔2〕。

2.1.2运动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

1)运动损伤的部位

在73名有损伤经历的运动员中,损伤部位总数为152个,平均每人2.08个部位有伤。运动员的损伤以挫伤、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肩袖损伤、半月板损伤、腰肌劳损、滑囊炎居多。运动损伤部位居前的依次为:肩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这是由于垒球运动特点所致。现代垒球运动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运动员移动更加迅速,因此运动员的肩伤、腰伤、膝伤、踝伤较多。

青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数,以1处到2处居多,3处以上的较少,调查结果如表1。这是因为青年运动员从事垒球时间较短,他们正处于垒球训练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因此运动损伤数量较成年运动员少。

2)运动损伤的程度

曲绵域等的《实用运动医学》中对运动损伤程度划分:(1) 轻度损伤:受伤后能按训练计划进行正常训练,并且不至于使伤病加重。(2) 中度损伤:受伤后可训练但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3) 重度损伤:完全不能训练,需休息治疗〔3〕。本文根据运动员损伤后训练情况:照常训练、减量活动、部分停训、完全休息、间断休息,将运动损伤的程度依次分为:轻度、中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运动员照常参加训练和或者减量活动,部分停训、完全休息和间断休息所占比例很小。表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以轻度和中轻度损伤为主,中度和重度损伤较少。因为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技术掌握不熟练,比赛经验不足,比赛训练时,错误动作和比赛处理不当,经常会引起的一些挫伤、扭伤和肌肉拉伤等急性中轻度的伤病。

2.1.3运动损伤的治疗和恢复情况

1)损伤治疗的时间和手段

调查中发现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后,大部分运动员选择了立即治疗,还有部分青年运动员损伤后没有及时的治疗,延误了治疗时间。现阶段我国青年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运动损伤发生后,特别是急性的伤病,均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对运动损伤进行及时的治疗,而对于一些慢性损伤和不易察觉的损伤,由于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加上青年队医务监督条件较差,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这些伤病采取了消极的态度,以致延误了治疗时间,这也是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后恢复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4〕。在治疗运动损伤时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以理疗、针灸、按摩、冷敷、电针、药物为主。

2)运动损伤的恢复情况

从表2中看出,有57.53%的青年垒球运动员损伤恢复的时间需要7天以上,3天以内恢复的很少。

表3是青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恢复情况,数据显示仅有8.22%的青年垒球运动员,经过治疗后运动损伤达到了痊愈。大部分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处于部分恢复和未恢复状态。这表明目前我国青年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治疗效果很差。究其原因,第一,青年垒球队的医务监督很不完善,大部分青年队没有专门的队医。第二,为了不耽误训练和比赛,运动员在运动损伤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带伤训练、教练急于求成,要求运动员坚持训练,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治疗效果不理想,小伤酿成大伤,影响运动成绩和运动寿命。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他们还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过早地出现伤病不但会影响训练效果,而且会对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我国青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66.36%,且运动损伤趋向低龄化。

2)我国青年垒球运动员肩伤、腰伤、膝伤、踝伤较多,但运动损伤数量较成年运动员少,运动损伤以轻度和中轻度损伤为主。

3)大部分运动员在受伤后立即进行了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理疗、针灸和按摩,但损伤治疗效果很差。

3.2建议

1)遵循青年运动员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2)比赛、训练中针对垒球运动容易受伤的关节部位进行专项化的准备和放松活动。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增加容易受伤部位的肌肉力量,预防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3)在青年队中建立完善的医务监督,提高教练员、运动员运动生理学、医学知识,参考队医建议来制定运动员康复训练计划,避免带伤训练比赛,提高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田佳.运动创伤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50-74.

〔2〕任玉衡,田得祥,史和福.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4):

377-386.

〔3〕曲绵域,高云秋,浦钧宗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3.

〔4〕石作砺,于葆.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下一篇:高校如何利用体育课开展应急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