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

时间:2022-08-20 09:44:05

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

互联网的盛行终让偌大地球缩小成小小的村落。拇指在鼠标上轻轻一按,遥远的大洋彼岸似乎也近在指端。而搜索引擎的盛行则似乎让每个人都成为智者,也让网络成为万能。然而,正是在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日新月异的今天,一种更加依赖于人工的搜索方式――人肉搜索却出乎意料地日渐流行起来。

何谓人肉搜索

只有与网络几乎绝缘的人,才会认为人肉搜索与“肉”有关。事实上,人肉搜索与刺青、美白、护肤、减肥等直接在人肉上施行的种种行为无关。

人肉搜索是指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顾名思义,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不少网友认为,“人肉搜索”是通过集中许多网民的力量去搜索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方式,把从互联网上寻找网页和信息答案变成从网民身上找答案。之所以选用“人肉”二字,主要是用来区别传统的机器搜索。

据说,人肉搜索最早源自猫扑。跟很多论坛一样,猫扑上面也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同时,猫扑有种虚拟货币叫做Mp,问问题的人往往会用Mp来奖励可以帮助他们的人。虽然Mp不能吃、不能喝,但还是有很多人醉心于挣取更多的Mp。那些惯于通过回答问题挣取Mp的人,在猫扑一般叫做赏金猎人。

于是很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发贴并许诺一定数量的Mp作为酬谢。很快,就会有赏金猎人看到这个贴子,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争先恐后地把找到的答案回在帖子里面邀功。最后,提问题的人得到了答案,赏金猎人得到了Mp,皆大欢喜。所谓的人肉搜索机制便这样形成了。

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从本质上说,采用的都是人肉搜索机制,都是应用这种针对性的人工参与方式。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广聚五湖四海的网友力量,对提问者作出解答、分析。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聚集了各地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基本上任何问题,尤其是一些很刁钻、很吊诡、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只要你问得出,总有人答得出。

与智能化的搜索引擎相比,人肉搜索并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它只是在搜索引擎的基本上,更多的加入人工提纯信息的因素,以便使答案更精确、更实际、更有针对性。

在奇虎公司总裁齐向东看来,人肉搜索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网民的需求和现有搜索引擎不足之间的巨大矛盾。

一方面,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搜索需求。因为搜索引擎无法通过用户输入的少量的关键词理解用户的真正搜索意图,也就无法准确地给出搜索结果,更无法通过照片就搜索到一个人的真实身份;另一方面,互联网社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是像facebook、myspace等人际关系网络平台受到人们的追捧,在这些平台上一些问题容易得到广泛的关注。

而人们的“正义感”、“泄愤欲”和“窥私欲”,也使得相当一部分人热衷追求一些事件和人物的真相、隐私,互联网社区为人们寻找知情人并通过知情人把这些真相、隐私公布于众提供了可能。

人肉搜索的威力

应当承认,比起智能化的机器搜索,人肉搜索并不以速度见长。Google可以在0.00001秒内给你一个答案,然而人

肉搜索需要等待有人看到你的帖子,并找出结果才会有所反应。其中所需要的时间,是难以精确估量的。

因而,人肉搜索优势并不是速度,而是它能大量调动网民参与、互动。换句话说,搜索引擎只能找到网络上已有的资料,人肉搜索却是发动五湖四海的力量,能把埋在网下的东西,一一挖到网上来。

打个比方,如果你想知道北京市长的手机号码,没有一个搜索引擎可以帮你,但是人肉搜索却有可能给你答案,某个知晓的网友或许会大发仁慈跟贴告诉你。

人肉搜索充分体现了那句老话――“团结就是力量”。一旦成为热点,集全中国网民之力,总能在令人惊讶的时间里,把问题圆满解决,其侦破速度,有时候连福尔摩斯也会自叹不如。

在举国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哀悼的日子里,竟然有一个年轻女子在网络上视频,大放厥词。在这段长4分40秒的视频中,该名身穿彩色条纹T恤的女子身处网吧,脚翘在桌上,用很是轻蔑的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和灾区难民的看法,激烈和肮脏字眼充斥其中。她对地震表示有幸灾乐祸的感觉。网站没有颜色、电视里全是灾难报道、哀悼日让她玩不成游戏成了她抱怨的理由。

视频于5月21日上午出现在国外最大视频网YOUTUBE后,该女子立刻成了首页里的新闻人物,并开始在国外网站风传。不到1个小时,该视频被中国网民链接到了天涯、猫扑等国内大型论坛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传播。

网民开始震怒,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搜索令”在天涯社区发起,“辽宁女”和“辽宁骂人女”成为该女子的代号,迅速占据各网站的新闻首页,成为网友最高点击率、评论回复最多的事件。

半小时不到,有匿名网友发帖称得知该女子的详细信息:1987年出生,沈阳市苏家屯人,她的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具体地址、工作地点,甚至父母亲和哥哥的电话全被“挖”了出来。警方也随之采取行动。

令人惊讶的事,从网友声讨,到寻找到“目标人物”,再到警方根据网友线索将其扣押,仅用时不到半天。

这便是典型的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只要关注的人群足够多,不管你身在何处,是上网者还是不上网者,众志成城的广大网民们,在掘地三尺之后,在口耳相传之中,都能让你无所遁形。

人肉搜索的技巧

人肉搜索有许多种业务,但是最引争议的是其中对人的搜索。成百上千个人从不同途径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能够收获关于一个人的一切信息。这一过程真的有如福尔摩斯的破案。

人肉引擎的第一次发动在2001年,当时的猫扑社区有一个人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是其女朋友,有人则指认该女子为一位AV女演员。很快有人查清此照片属于微软的一位女代言陈自瑶,并且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

之后,较为著名的人肉搜索有2006年2月的“虐猫事件”,2006年4月的网游“铜须门”事件、2007年4月的钱军打老人、2007年11月因丈夫变心最终导致妻子自杀的“3377事件”、2007年底由“打虎网民”层层推进的“华南虎照事件”、2008年3月的“天价头”事件、2008年4月的“谭静坠楼”事件等等,在这些事件中,广大网民迸发出惊人的“侦缉”和“审判”力量。

参加人肉引擎搜索有很多技巧。最简单的就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寻找一切与其有关的信息。

比如一个人名,倘若有硕士或者更高的学位,可以搜索论文库,找到他的导师,他的同学,他读书时的女朋友,他的毕业工作情况。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可以去校友录找一找他的其他求学经历。

如果知道一个人的电话而无法知道该人姓名时,一些小技巧是管用的:比如查出该电话的归属地(大批网站可以查询 ),然后由当地网友假装去交电话费,获得户主名字。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资料在银行、通信服务商、地产中介、网上商城等组织中。这些资料也是有可能在遭遇网络通缉时外流的。

而一些政府网站往往是泄露信息的好地方。2005年在网络实名制被不断提起的时候,一位在凯迪论坛发帖支持实名并留下身份证号的公民“李镇涛”被凯迪网友发现,他在景德镇违规买了149.95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

更进一步的则是黑客手段,攻击IP,破解博客密码,炸开邮箱,盗窃即时通讯工具。一般的网民不具备这种技术,但是网民那么多,总会有人能做到。

但是最厉害的还是广大网民的自发举报,朋友的朋友,曾经的熟人,熟人的熟人,都有可能在义愤的心情下,在网上大曝某人的隐私。很多“搜索令”就是这样将目标对象轻轻地锁定。

人肉搜索的道德底线

人肉搜索的启动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该事件本身具有挑动普通人神经、感觉的因素,二是发起的论坛有足够大的人气。后一点,目前只有猫扑和天涯才能做得到,尤其是天涯,称得上是人肉搜索的主战场,绝对有能力发动全国性的大规模人肉搜索。

在大规模的人肉搜索事件中,参加者多是基于义愤,可以说,追寻真相与正义,是人肉搜索最原始和强大的动力。

正是这一质朴的诉求,在无数网民日以继夜的努力下,一些公共事件的真象得以迅速而有力地揭示,譬如“周老虎”的徒然倒下。

然而,过多的依赖于“暴力式”的人海搜索,在网上大曝别人的隐私,也经常让人肉搜索在制暴之余,不禁令人怀疑其道德底线。

很多时候,在论坛管理者的纵容与推动下,基于义愤的网民,忽视了网络与现实的区别,也忘记了道德与法律的不同。

2007年底,31岁北京女白领姜岩从24楼纵身一跳。她生前写下的、后来广为人知的“死亡博客”中,将原因归咎为丈夫王菲的不忠,并贴出了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

这些内容在网上公开后,网友展开了人肉搜索,将王菲及其家人的个人信息公诸网络。王菲在网上被通缉、追杀,并不断收到恐吓邮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住宅多次被人骚扰,门口两侧贴满诬陷恐吓标语;其工作单位也因被骚扰将王菲辞退。

王菲由于不堪压力,相关的北飞的候鸟、大旗网、天涯社区3家网站,要求赔偿7.5万元损失及6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三家被告网站则认为,相关个人信息由网民,网站不应担责,拒绝赔偿。

此案于4月17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在历时将近7个小时的举证质证后,法官宣布休庭,择日开庭继续审理。

典型的几次人肉搜索事件都是如此――锁定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树为网上的一个靶子。然后发动网友群策群力,曝光一切真假参杂的信息。当高涨的声讨溢出网络,恐吓甚至攻击就可能冲进现实世界,演变成真实的暴力。

这样,人肉搜索就溢出了公众利益和公共道德的领域。在道德批判的旗帜下,隐私常被不留余地的曝光,诽谤和侮辱得以四处流散,骚扰和恐吓没完没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就此被突破,愤怒的群情以道德高地之优势扑向私人空间和现实生活。

在网络时代,一个无心之失、一段视频就有可能将你变成众矢之的。下一秒钟,你也许会成为“人肉”的一员,也可能被“人肉”。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法律、道德以及我们这个社会都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下一篇:粉丝网:网聚娱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