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现代园林城市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2-08-20 09:43:33

浅析建设现代园林城市的若干问题

摘要:在现代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中,园林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一方面要在城规指导下和明了主体建筑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寻觅自己的位置。也要在城规专家担纲下介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在建筑师主持下配合室外环境设计。在园林专项中则要担当指挥全局的重任。

关键词:现代园林;城市; 问题;

Abstract: In the moder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he garden to find their own place shoul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own Planning Board and the premise of understanding the ma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lso involved in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TPB experts take special planning and architects under the auspices of with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design. It will have to play in the garden of special command of the overall task.Key words: modern garden; city;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

绿化建设应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建立满足城市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城市绿化体系。努力克服因片面追求景观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的观念和做法,使绿地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开辟城市集中公共绿地,进行重点绿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享受自然、沐浴阳光的休闲游憩场所。其次,加强城市道路及重要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形成城市道路绿色走廊。第三,培植防护林带和隔离林带,并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有机绿化体系。

二、如何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的完整性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设计、营造其艺术效果。在植物配置中应坚持科学性、多样性与艺术性兼顾的原则,尤其应根据我国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度等因素,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选配物种,避免种间的恶性竞争,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本土树种为主,辅以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形成和谐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一)、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因此,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的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平地只是一种环境,坡谷是另一种环境。因微地形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湿的差别。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样生物的多样性才得落到实处。植物景观并不是单纯种植物。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如前所述,城市景观可概括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其多样性的统一,总的来讲,是把人工建筑、街道融会到自然环境中。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二)、园林城市景观的艺术特色

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从而也来找本城市的特色。而是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治疗的良方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三)、人工自然景观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景观概括为人工与自然两大类型。目前是人工化气氛太重而自然环境不足以相应。人造自然的因素本不多,主要是地形地貌和植物种植、置石和假山等。其中最带基础性和本质性的是地形。地形给人自然气氛的感染是很浓的。城市用地少有绝对平整的,大多是本

有自然起伏,而“三通一平”给平掉了。建设用地未必一定要先平而后建设。城市除了挖方的土源外,矿渣、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作种植土或人工造山。矿渣和垃圾等废弃物的暴露一则污染空气,二则有塌方的危险。城市道路进入丘陵地就当山回路转。如果一定要直线穿过,路两旁被破坏了的丘陵地也要进行补偿性的复原修整。既已在路旁,要给些回旋余地,自然地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并在两侧天际线方面大做文章,土山起伏带动了树木花草的俯仰和具有优美旋律和寓于节奏感的树木天际线的变化。人工造土山实际上也是增加城市绿量的手段。因土山的坡面积大于土山所占的底面积,高程隔开以后植物各占不同高程的空间,绿量就增大了。如果有大型公共绿地或单位用地与城市干道四面相衔接。为了隔离交通噪声和扬尘、尾气,可考虑采用降低用地高程,以沉床地形处理,周围土山范围并大量植树,从干道往旁看土山和树木并不太高,而在用地内则显得四周自然山林环境,在视距小的部分甚至自然山林可以从视觉上全部遮挡城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而忘记自己身居闹市之中。总之以利用和塑造自然地形为手段对于调剂城市景观过于人工化方面有广阔的前途,事实上目前利用得还很不够。

、如何利用城市自然地形

城市形胜是如何认识和充分利用和发挥的问题,属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景观无论宏观或微观而言,还须以人工在利用的基础上塑造自然式地形。以长江堤坝为例,如简单地设堤防洪,必须提高水堤的高程,人在江边但见大堤高耸却看不见江景。实际上洪水来势虽猛但历时不长,一般都在一星期左右。如何在洪水位保证不淹的前提下,再开辟堤外常水位的江湄绿地,种植耐水植物,平时人在江水堤外游览江景,洪水来时任其淹没,水退了人再进来。还可将造堤和江边地形塑造结合为一体。土山种树其外,防洪堤其内。总之探索一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土构筑物煞风景的负面。

上世纪末年国际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发表的《北京》将20世纪概括为大建设,大破坏”,而面对新世纪提出“将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现在连房地产广告均以园林胜景为招徕,房价也确因环境而涨落。但理念与行动间尚有不小的差别。城市景观最基本的因素是山水形胜。我国60%以上的国土是山地,近山城市都有大水面,诸如惠州与杭州的西湖,宁波的月湖、南宁的南湖等。这些城市水面就面积而言都是今不如昔,都人为地缩小了。填湖造地,人造地面上再盖建筑。只有少数是自然淤积,疏于清淤所致。毁山比破坏水资源更为普遍和严重。一种是采石,古代采去石材留下一个风景区,采石不但不破坏风景反倒美化了景观。如浙江绍兴的东湖就是当时采石创造的风景名胜区。现在则是单纯经济观念主使,劈山头,断坡臂,甚至炸掉整座山,留下惨不忍睹的狼藉。另一种是在有丘陵起伏的用地上,仍然将只适用平原城市的方格道网往上扣。城市干道进入丘陵地仍追求刚直不阿”,宽、平、直。逢山便开壑口并将山的自然坡面削为平的堤面。建筑用地似乎先把山地削平后才能建筑。环境是城规、建筑和园林创作之源。

三、园林应适应的新需要

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建设生态园林,将是园林生态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很多人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对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偏差,生态园林就是园林的生态效益,就是多栽树,树多了,生态就有了,生态园林就是植物造园,植物造景,减少建筑比例,以为绿量大了,生态水平就高了,对生态园林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是建设好生态园林的前提,虽然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但是从国外的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来看,其基本理念都是“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

结语: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新的园林设计理念。优化城市绿化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浅析住房保障专项规划的工作思路 下一篇:网络配音的现状及传播特点